### \’委字康熙字典与传统五行归属差异\’

委字康熙字典与传统五行归属差异

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汉字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其中,“委”字作为常用汉字之一,其意义广泛,涉及委托、交付、委任等多种解释。然而,在探讨“委”字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其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与传统五行归属之间的差异。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一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 一、康熙字典中的“委”字

康熙字典,是清代由张玉书、陈廷敬等32位学者奉旨编纂的一部大型汉语字典,成书于康熙年间,故称《康熙字典》。在这部字典中,“委”字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委托、交付**:这是“委”字最基本的含义。《康熙字典》引《说文》:“委,随也。”意思是随顺、托付。例如,《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里的“委”就是托付之意。

2. **曲折、弯曲**:这一含义源自“委”字的象形本意。《说文解字》注:“委,宛也。”宛转、弯曲的意思。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出境,见桑下有一饿人,重耳馈之饭,置璧其上。饿人者委璧于地曰:‘施于有政,无乃难乎!’”这里的“委”就是指弯曲、曲折。

3. **卸去、放弃**:这一含义多用在政治、军事场合。《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至宋而被杀,公子冯至郑而反。楚子伐宋以救之。宋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谋之曰:‘不可。古人有言曰:“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狱之中,与诸大夫博弈也,寡君忽社稷之光,而恃吾阴服焉。’乃使叔向对楚使曰:‘君处北海之滨,寡人处南海之涯,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无缘无故地劳师动众,其若诸侯何?’”这里的“委”有放弃之意。

#### 二、传统五行归属中的“委”字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在五行学说中,“委”字被归属于土行。这种归属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周易》和《尚书》等古籍。

1. **《周易》中的土行**:《周易》八卦中,土行对应艮卦和坤卦。艮卦象征山,坤卦象征地。在五行理论中,土行具有承载、孕育万物的作用。“委”字中的弯曲、随顺之意,与土的柔软、包容特性相吻合。

2. **《尚书》中的土德**:《尚书》中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之说。土德被认为是稳重、承载之德。“委”字所表达的放弃、卸去之意,也隐含了一种稳重、承载的精神。因此,“委”字被归入土行是合理的。

#### 三、“委”字在康熙字典与传统五行归属中的差异及原因

尽管“委”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与传统五行归属有相似之处(如弯曲、承载之意),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侧重点不同**:康熙字典的解释侧重于“委”字的具体含义和用法,而传统五行归属则更侧重于其象征意义和哲学内涵。因此,“委”字在五行归属中被更多地赋予了承载、稳重等抽象意义。

2. **文化背景不同**:康熙字典作为一部语言学工具书,其解释主要基于语言学的角度;而五行学说则是一种哲学体系,其归属更多基于哲学和文化的考量。因此,“委”字在两种体系中的解释和归属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合理的。

3. **历史演变**:汉字和五行学说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委”字的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有所不同;同样地,五行归属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因此,“委”字在康熙字典和传统五行归属中的差异也反映了这种历史演变的过程。

#### 四、“委”字的文化意义与启示

尽管“委”字在康熙字典与传统五行归属中存在差异,但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却是相通的。无论是委托交付的实用意义还是承载稳重的哲学意义,“委”字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谐、包容与稳重。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如为人处世要随和稳重),也体现在国家治理上(如以德行治国)。因此,“委”字不仅是语言文字的一个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和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委”字的这些文化意义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商业合作中,“委托交付”意味着信任和责任感;在个人修养上,“承载稳重”则意味着要有一颗包容和稳重的心;在国家治理上,“以德治国”则体现了对道德和文化的重视。因此,“委”字不仅是一个汉字符号那么简单,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和启示。

总之,“委”字在康熙字典与传统五行归属中的差异反映了汉字和五行学说各自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而其相通的文化意义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空间。通过深入探讨这一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起名改名, 专业定制,+康老师薇:qiming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