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秘姓的由来,百家姓秘的由来

laoshi 百家姓 2024-04-18 17:10:01

大家好,你是否对百家姓中秘姓的由来,百家姓秘的由来感到好奇?今天我们将解答关于这个主题的起名所有问题, 本文介绍了百家姓“秘”的由来和来源。根据史籍《姓氏考略》和《后汉书》记载,秘祝之官是汉朝的官职,负责在发生灾难和错失时将不幸的事情转嫁给臣子或民众。秘姓源于官职,以官为氏,望出天水。主要分布在山东高青、河北晋州、天津等地。历史上的秘姓名人有如下为百家姓中秘姓的由来,百家姓秘的由来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百家姓“秘”的由来

第一个渊源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汉有秘祝之官,以官为氏,望出天水。其后裔以官名秘为姓。” 秦朝以来有所谓“秘祝”之官,最早由战国末期秦国相邦吕不韦秘密创立,以维护秦始皇的功德尊严,汉朝沿袭之。 “秘祝”的主要任务是,凡当有帝王国君有不详的灾难、祸事、过错等发生,就将其移过于指定的臣子名下,由该臣子承担灾过,这个过程称为“秘祝”。其职能,类似于战国初、中期的各诸侯国宫廷卜师或太史令“行褂”。不过,卜师或太史令是公开“行褂占卜”、祈算福祸,而“秘祝”则是当已发生灾祸或有灾祸苗头时,或氏在帝王国君有过错时,将其秘密地转嫁给臣子或民众。当然,“秘祝”有时也有在帝王的旨意下将祥福之事秘密转移给亲信臣子之事,但毕竟极少。 “秘祝”之官由王族贵胄或帝王极其亲信之人担当,仅对帝王一人负责,多为世袭,权势极大。汉文帝对此官职曾深感痛恶,他在汉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6年)下诏,废除了“秘祝”之官职,并且对众大臣声明:“即便是百官的错误和罪过,也要由皇帝来负责!”由此,开启了汉王朝“文景之治”的宏伟篇章,为后来的汉武帝创建雄居东方的大汉帝国奠定了基础。 “秘祝”的后裔以其官职之称为姓氏,以念先族威赫,世代相传,称秘氏。 第二个渊源 南朝刘宋著名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又据史籍《西秦录》记载,“秘姓为西羌姓,出南安郡西羌豪门,其首领秘宜曾帅诸羌胡五万余人归降于西秦国。” 公元385年11月,代镇使持节、都督讨西胡诸军事、镇西将军乞伏国仁,在苑川河畔建立了西秦国,东征西讨,使西秦国雄傲一时,位于南安郡(今甘肃陇西)的西羌族豪门首领秘宜,将所统部族归附于乞伏氏所建西秦国。这部分西羌族人的后裔中,有人取其氏族首领“秘宜”的汉字谐音为姓氏,称秘氏。

百家姓“秘”的由来

2、秘姓的由来.

秘姓源于官职,出自秦汉时期秘祝之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另一说源于姜姓,出自十六国时期陇西南安郡古西羌豪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主要分布在山东高青、河北晋州、天津等地。秘姓名人主要有秦朝仆射秘宣、西汉将领秘彭祖,当代农机高级工程师秘希涵、当代美术家秘景超等。

  第一个渊源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汉有秘祝之官,以官为氏,望出天水。其后裔以官名秘为姓。”

第二个渊源  南朝刘宋著名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又据史籍《西秦录》记载,“秘姓为西羌姓,出南安郡西羌豪门,其首领秘宜曾帅诸羌胡五万余人归降于西秦国。”

  公元385年11月,代镇使持节、都督讨西胡诸军事、镇西将军乞伏国仁,在苑川河畔建立了西秦国,东征西讨,使西秦国雄傲一时,位于南安郡(今甘肃陇西)的西羌族豪门首领秘宜,将所统部族归附于乞伏氏所建西秦国。这部分西羌族人的后裔中,有人取其氏族首领“秘宜”的汉字谐音为姓氏,称秘氏。

  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东西秘村,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大小秘村、东西秘村,河北省晋州市秘家庄、无极县、博兴县,南和县段村也大部分姓秘,山西省长治市,天津市等地、县,均有有秘氏族人分布,人口总数约一万余。

傻B

我是阳信大秘的

3、秘姓氏的历史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职,出自秦、汉朝时期秘祝之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汉有秘祝之官,以官为氏,望出天水。其后裔以官名秘为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十六国时期陇西南安郡古西羌豪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著名汉朝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又据史籍《西秦录》记载,“秘姓为西羌姓,出南安郡西羌豪门,其首领秘宜曾帅诸羌胡五万余人归降于西秦国。”

4、寻根问祖:大家知道有姓密的么?请教密氏的由来

姓氏起源:

宓姓出自上古的伏羲氏,与伏姓的源流是一样的。在古代,宓字 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伏羲,古代的时候作宓羲,又作庖羲。他的后代有宓和包两个姓。所以说伏姓和宓姓实际上是一个姓。汉代人伏生,也叫做宓生。

郡望:

1、太原郡:秦朝的时候置郡。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市一带。

2、平昌郡:南朝的宋将顿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相当于今天的河 南省中部。治所在顿邱。

堂号:

鸣琴堂:春秋的时候,孔子的弟子宓不齐为单父宰。不齐是一个很仁爱的人,而且他很有才智,他每天只弹琴作乐,看来不象他的同学巫子期治单父表现的勤劳。但是单父仍然被他治理得很好。人们夸奖他是“鸣琴而治”,所以叫做“鸣琴堂”。孔子夸奖他有“王佐之才”。

迁徙分布

宓姓望族居住在太原(今天的山西太原)、平昌(今天的山西安 丘县西南)。

5、百家姓的来源

自古流传的《百家姓》是在宋朝成书的,因为当朝皇帝姓赵,故有“赵钱孙李”的排法。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 ‘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 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 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