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姓源流与文化

## 一、姓氏源流
卫(Wèi)姓源出有二:

### (一)出自姬姓
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据《辞源》记载,卫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后代,其子孙以国为氏,汉代有丞相卫绾,见《无和姓篡》。

### (二)出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
据《后燕录》载,昌黎(今辽宁省昌黎县)鲜卑为卫姓。历史上昌黎卫氏为鲜卑族的一支,入中原后相传为卫氏。

### 得姓始祖
康叔。据《姓纂》的考证,卫姓的开山祖是康叔。周文王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商代首都朝歌,管理商朝遗民,建立了卫国,即现在河南省淇县。后卫国迁至濮阳,至春秋战国末年,卫国被强秦所灭,卫国公族的后代遂以国名为姓,子孙都姓卫,称为卫氏。故卫氏后人奉康叔为卫姓的得姓始祖。

## 二、迁徙分布
卫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一百大姓。卫姓起源于河南,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于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后来卫国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姓。卫姓从河南发祥地向外发展,有一支逐步迁移到河东郡,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卫姓郡望河东。卫姓的主要郡望还包括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 三、历史名人
1. **卫青**:字仲卿,另曰仲青。汉朝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武将,率骑兵抗击匈奴侵扰,他曾先后七征匈奴,屡建战功,威震沙漠,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
2. **卫宏**:东汉时诗人,初从九江谢曼卿习《毛诗》,作《毛诗序》;后随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书》,作《训旨》。曾集西汉杂事为《汉旧仪》四篇。
3. **卫瓘**:西晋书法家。字伯玉(220-291),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曾任三国魏镇东将军,西晋时任司空、太保等职,惠帝时被贾后所杀。出身书法世家,父卫觊长于书法。卫瓘擅长隶书、章草,师承张芝书法传统,风格流便秀美。
4. **卫恒**:西晋书法家。字巨山(?-291),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子。曾任黄门侍郎,惠帝时与其父卫瓘一道为贾后所杀。出身书法世家,祖父卫觊、父亲卫瓘均是书法名家,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书法,能传其家法,擅长草书、章草、隶及散隶等书体。
5. **卫铄**:字茂漪,西晋书法家。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老师,曾有“粹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的时誉。著有《笔阵图》。
6. **卫玠**:字叔宝(285-312),小字虎,西晋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孙。以俊美闻名,因不堪劳累而病逝,留下“看杀卫玠”的典故。
7. **卫泾**:字清叔(1159-1226),南宋初江苏省昆山石浦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第一,为昆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曾任中书舍人、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
8. **卫康叔**:姓姬,名封。周武王的同母弟,被封于卫,定居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都朝歌。
9. **卫大经**:唐代蒲州解梁(山西省临晋县西南)人。通晓天文历象,著有《易说》等书。
10. **卫富益**:宋末元初崇德人,祖籍华亭(今上海松江)。南宋著名学者,著有《四书考证》《性理集义》等书。
11. **卫立煌**:字俊如(1896年-1960年),安徽省合肥人,国民党爱国将领,上将军衔。曾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后回国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

## 四、郡望堂号
### (一)郡望
1.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现在山西省夏县。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2.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城。此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 (二)堂号(待补充)

## 五、卫姓宗祠通用对联
### (一)四言通用联
1. **源自姬姓;望出陈留。**
– 上联典指商·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后建立卫国,其后人以国为姓。下联典指其郡望陈留,汉置,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
2. **长平列爵;沫土分封。**
– 上联典指汉·卫青,抗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下联典出“沫”为春秋时卫国地名,周初封卫国,后以国为姓。
3. **礼宗名世;易学传家。**
– 全联典出东汉·卫宏,初从九江谢曼卿习《毛诗》,作《毛诗序》;后随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书》,作《训旨》。曾集西汉杂事为《汉旧仪》四篇。
4. **河东世泽;威烈家声。**
– 全联典指汉·卫青,封长平侯,拜大将军,卒谥烈。
5. **贞妇全义;夫人笔图。**
– 上联典指东汉·卫宏,作《毛诗序》,折《柏舟》篇为卫世子共伯妻所作。下联典指晋·卫夫人,工书法,师钟繇,作《笔阵图》。
6. **宣威西域;传绩京兆。**
– 全联典指汉·卫青七出击匈奴事,威震绝域。
7. **望隆易圣;誉重璧人。**
– 上联典指唐·卫大经,专攻《周易》,世称“易圣”。下联典指晋·卫玠,风神秀异,有璧人之目。
8. **霜凝珠彩;玉映冰姿。**
– 上联典出晋·卫玠,风神秀异。其舅尝言:“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下联典出卫玠之岳父名乐广,有重名,时人称“妇翁冰清,女婿玉润。”

### (二)五言通用联
1. **两青御外侮;七出立大功。**
– 上联典指汉·卫青七击匈奴事。下联典指明·卫青防倭十余年有功,立祠以祀。

### (三)七言通用联
1. **绾侯望重拜太傅;将军功高封长平。**
– 上联典指汉代建陵侯卫绾,以廉忠被景帝拜为河间王太傅。后官至丞相。下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字仲青,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武帝时,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
2. **正节尝从履祥学;茂漪早作羲之师。**
–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卫富益,崇德人。尝学于金履祥、许谦。有《四书考证》《性理集义》《易说》《读史篡要》《耕读怡情录》等书传世。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下联典指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人。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

### (四)七言以上通用联
1. **诗咏柏舟,义全贞妇;图成笔阵,传自夫人。**
– 上联典指东汉·卫宏。下联典指东晋·卫夫人。
2. **壮岁从军,奇功至七出;髫龄操守,清节历三朝。**
– 上联典指西汉名将卫青。下联典自宋代参知政事卫泾的事典。卫泾,字清叔。淳熙中进士第一。开禧中封秦国公。

## 六、历史典故
### (一)看杀卫玠
卫玠是西晋书法家卫瓘的孙子,表字叔宝。他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街上,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八王之乱的前期,卫瓘一家子遭到楚王司马玮的屠戮。卫玠因病幸免于难。后来天下大乱,卫玠南下江夏,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而死。卫玠后来投奔东晋都城建业,因人山人海地围观,卫玠竟被累死,留下“看杀卫玠”的典故。

## 七、当代卫姓人物
### (一)卫新根少将
卫新根(1945.12-),山西省泽州县人。1965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9年7月任武警交通指挥部参谋长,2000年8月被授予少将警衔。

### (二)卫殿斌少将
卫殿斌(1934.4.20-),山西省晋城市人。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4年退役,1989年被授于海军少将军衔。

卫姓虽未列入全国一百大姓,但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