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姓源流与文化

## 一、姓氏源流

蒋(Jiǎng)姓源流较为纯正,主要有两个源头:
1. **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于蒋地(今河南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光山县西),建立蒋国。春秋时(公元前617年)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便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元和姓纂》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的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省淮滨。
2. **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人等少数民族中也有蒋姓。

## 二、得姓始祖

蒋伯龄是蒋姓的得姓始祖。据《元和姓纂》等史书记载,周武王姬发灭掉商纣王后,建立周王朝。武王不久去世,成王继位,周公旦摄政,平定叛乱后,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并分封诸侯,将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蒋国被楚国所灭后,其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蒋氏。

## 三、迁徙分布

河南是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
– **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
– **东汉建武年间**:蒋横九子避难四方,其子孙散居于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成为当地开基始祖。此后,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
– **东汉末年**:一支蒋姓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同时,有蒋休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
– **唐初**:有蒋姓随陈元光入闽开漳,浙江天台之蒋姓也移居浙江奉化。
– **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其后代成为甬上望族。
– **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
– **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1949年,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

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根据最新人口统计,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

## 四、历史名人

– **蒋伯龄**:西周初年,周公旦第三子伯龄被封于蒋地,建立诸侯国。春秋时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蒋氏。
– **蒋翊**: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以廉直名,王莽执政时告病返乡,终身不出。其庭院中有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来往,后“三径”成为隐士住所的代称。
– **蒋琬**:三国时蜀汉著名大将军,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诸葛亮称他为“社稷之器”,诸葛亮死后,他曾代诸葛亮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等职。
– **蒋显**:三国时蜀汉著名大将军蒋琬之子,蒋斌之弟。蜀汉降魏时,传达停战消息给守在剑阁的姜维,翌年,在钟会发动叛变后,死在乱军中。
– **蒋干**:字子翼,九江人,早年效力于曹操手下。曹操曾派他去劝降周瑜,但周瑜不为所动,蒋干回去后对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 **蒋防**: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唐代文学家、翰林学士。代表作有传奇小说《霍小玉传》。
– **蒋植**:清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作有杂剧、传奇16种,诗文负盛名,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 **蒋伊**:江苏省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及第,有《莘田诗文集》传世。
– **蒋仁**:清代篆刻、书法家,被誉为“西泠八家”之一。
– **蒋子文**:三国时广陵(今扬州)人,汉末为秣陵尉,战死后被东吴立庙,钟山因此改名为蒋山。
– **蒋士行**:明代画家,浙江省长兴县人,善图绘,所绘真武像尤为独绝。
– **蒋士铨**:清代诗人、文学家、戏曲作家,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 **蒋廷锡**:江苏省常熟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工诗善画,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
– **蒋翊武**:湖南省澧县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武昌起义后曾代黄兴任战时总司令,后参加讨袁战争失败被杀。
– **蒋先云**:湖南省新田人,早期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1927年在河南省临颍与奉系军阀主力决战中英勇牺牲。
– **蒋百里**:名方震,号澹宁,浙江省宁海人,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著有《国防论》等。
– **蒋介石**:名中正,早年入保定军校学习,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依附沪军都督陈其美,后投靠孙中山。1924年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顿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乘机取得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等职。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党政府,任军委会委员长等职。1949年冬退至台湾,1975年在台北病逝。
– **蒋经国**:蒋介石长子,早年留学苏联,1949年去台,1975年任国民党中央主席,1978年任“总统”。1988年在台北病逝。
– **蒋光鼐**:广东省东莞人,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一·二八”事变后率十九路军英勇抗日。
– **蒋筑英**:浙江省杭州人,光学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为“四化”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五、郡望堂号

### (一)郡望
1. **东莱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市),东汉时移治黄县(今山东龙口市东)。后改为国,唐朝时曾改为莱州。
2. **乐安郡**:东汉永元十年(公元96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青县高苑镇西北)。相当于现在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县等地区。三国魏时改为郡,治所移至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

### (二)堂号
1. **乐安堂**:蒋姓出自姬姓,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在蒋地,其子孙中有人迁至乐安(今山东邹平),并在那里发展为望族。
2. **钟山堂**:后汉时秣陵尉蒋子文在山中剿匪时牺牲,孙权为其立庙,封蒋侯。蒋氏因以“钟山”为号。
3. **九侯堂**:西汉时蒋诩忠于汉室,王莽篡汉后被杀害。光武帝中兴汉室后,蒋诩已死,光武帝将其九个儿子都封为侯。蒋氏因以“九侯”为号。
4. **其他堂号**:蒋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居易堂”“亦政堂”“慎枢堂”等。

## 六、宗族特征

1. **天下无二蒋**:蒋姓来源比较纯正。
2. **源于北而盛于南**:蒋姓源于北方,但如今主要分布在南方,是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3. **人才济济**:历史上蒋姓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
4. **字行辈份有序**:如湖南宁邑蒋姓一支字行为:“际忠成源河海兆,永朝世立国泰民安,湘启祖传嗣广,英贤恒守应昌荣。”续修派语字行为:“原泉资必达,深造得常盈,孝友承先业,诗书建大名。”

## 七、蒋姓宗祠通用对联

### (一)四言通用联
– **九侯世泽;三径家声。**
– 典指汉·蒋诩,隐居故里,庭中辟三径,闭门谢客,唯与高逸之士求仲、羊仲来往。
– **山亭世泽;玉渚名流。**
– 上联典指西周·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下联典指宋代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 **为社稷器;具文武才。**
– 上联典出三国·蒋琬随刘备入蜀,诸葛亮称其为“社稷器,非百里才”。亮卒后,代为丞相。下联典指三国·蒋济,有文武之才。
– **钟山留祀;竹径初宾。**
– 上联典出东汉·蒋子文,孙权为其立庙,封蒋侯。下联典出汉·蒋诩归乡里,于院中辟三径,足不出户,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 **铜符鼎峙;玉笋联班。**
– 典指汉·蒋满,与其子蒋万同诏征见。宣帝曰:“父子宣同日剖符。”即下诏以蒋满为淮南相,以蒋万为弘农守。

### (二)五言通用联
– **山亭绵世泽;荆渚颂名流。**
– 上联典指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下联典指宋代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 **四封花色丽;三径竹阴清。**
– 上联典指唐·蒋沇。下联典指汉·蒋诩。
– **维新浑祖烈;有谷裕孙良。**
– 采用蒋祥墀撰湖北省天门市蒋氏宗祠联。

### (三)六言通用联
– **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
– 采用清代书法家蒋衡撰书联。

### (四)七言通用联
– **花色遍四封之丽;竹阴留三径之清。**
– 上联典指唐·蒋沇,兄弟四人均为才吏。下联典指汉·蒋诩。
– **赋秋河而得丽女;过清溪又访小姑。**
– 上联典指唐·蒋防。下联典指东汉·蒋子文妹。
– **邦显碧岩三绝画;廷锡集成万卷书。**
– 上联典出明代画家蒋时行,字邦显,尝筑憩神楼于碧岩,三年不下,所绘《真武像》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下联典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钦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万卷。
– **松竹犹存三径菊;公琰自非百里才。**
– 上联典指汉·蒋诩。下联典指三国蜀大司马蒋琬,字公琰,孔明称他有社稷之才,非百里才。
– **蜀中曾继如龙相;湘上今传伏虎名。**
– 此联为蒋琬祠联,祠祀蜀汉名臣蒋琬。
– **祖德绵长肇东汉;宗功久远靖西陲。**
– 此联为安徽省砀山县蒋祠村蒋家祠堂联。
– **高洁天然飞石鹤;钟灵毓秀潜元龙。**
– 典指东周春秋时蒋国国君蒋子涵。

### (五)七言以上通用联
– **玉笋民班,丰姿可爱;琼花直

**谏,赤胆堪嘉。**
– 上联典指唐代咸通进士蒋凝,风姿美,号水月观音。下联典指明代御史蒋瑶,以直谏著称。
– **廷诏待颁,文经武纬;宗祧克肖,子孝孙贤。**
– 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1)。
– **廷材建乐安,万古诗书铭美;宗功耀大地,千秋俎豆增光。**
– 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2)。
– **绍禄游泰和以开严庄,名扬吴郡;仲南还湘乡而归曲靖,德盛楚邦。**
– 此联为湖南省沙溪蒋氏宗祠联。

## 八、中国人民解放军蒋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 (一)蒋克诚少将(1916-1992)
蒋克诚,原名蒋开诚,四川省阆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赤北县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1934年任少共陕南、南江、巴中、巴州县委书记,参加陕南保卫战。长征途中,担任少共茂州、彰明、崇化、松潘县委书记。1936年入中央党校学习。
– **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青年科从事青年工作,被派往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工作,以八路军军事教官身份,在太原师范学校的集训班讲授我党抗日主张、革命斗争史和游击战战略战术。1938年任太行军区独立支队3大队政委、队长。1940年任太行军区独立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0年任八路军129师新10旅29团参谋长,在百团大战中,指挥部队消灭日军200余人。1941年任新10旅参谋长,在护送炮兵团去延安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1942年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精兵简政,任34团团长,参加了林南战役,组织了西夏城战斗,歼敌一个团大部。在水冶城战役中,34团作为突击队,解放了水冶城,率部解放了鲁县。在上党战役中,34团是太行纵队的主力团。
–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率领由太行军区干部组成的干部团到达本溪,后进入吉林市,任吉林分区副司令员,部队扩大为一个旅。1946年吉林分区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24旅,任副旅长,参加四平保卫战。年底任10纵29师副师长。1947年,他指挥部队在五尔汉堡子同时在两个方向作战,一方面阻击援敌,一方面堵击突围之敌。1948年,率领29师参加黑山阻击战,阻击敌人7天7夜,由阻击战改为追击战后,歼敌第62师。辽沈战役后,任第四野战军第47军140师副师长、代师长,率部歼敌一个团后,抢占金钟河铁桥歼守敌一个师大部,在新河镇又歼敌1000余人。平津战役后任140师师长,率部解放安阳和新乡。1949年指挥部队在宜昌强渡长江,在三斗坪歼敌一个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任湘西剿匪,任湖南军区会同军分区司令员。1950年任第47军副参谋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副参谋长、参谋长,负责抢修空军战斗机场。随后组织部队在天德山、月夜山防御,第47军140师在天德山围歼美骑兵1师一个大队。1952年任志愿军50军参谋长。1953年回国,1956年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分管训练和民兵工作。1961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2年毕业,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吉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主任。1970年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2月10日因病逝世,终年76岁。著有《刘伯承元帅研究》《革命回忆录选辑》《红军在镇巴》等。

### (二)蒋润观少将(1916-1990)
蒋润观,江西省广丰县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3大队干事、队副政治指导员,第3团2大队特派员,抗大五分校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新四军3师特务团政治处主任。
–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肇州县委书记,西满军区独立3师1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7纵21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4军132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广东等战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130师政治委员,第54军130师政治委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130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在金城战役中,130师编在西集团,攻占424.2高地后,未能迅速肃清坑道内之敌,延缓了向烽火山的攻击。在朝鲜升任第54军政治部主任,1957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回国后,历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史教授会主任、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75年到1979年任福建省军区政委,后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训练部副部长。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战争、战略分册》主编,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90年3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74岁。

## 九、中国人民解放军蒋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 (一)蒋顺学中将(1926-)
蒋顺学,直隶深县(今河北省深州市)西康庄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南进支队特务员,陕甘宁副总理绥联防军教导1旅警卫排排长。
–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连、营长,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7师441团副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某团参谋长、副团长,公安部队团长。1958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军事科学院战术部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战争理论研究部副部长、计划组织部部长,1990年4月-1992年10月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院长。是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 (二)蒋成光少将(1943-)
蒋成光,藏族,云南省德钦县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蒋成光出生在云南省德钦县一个靠杀牛为生的藏族家庭。旧社会,藏族“宰牲”者是被瞧不起的,于是家里给他取了一个汉名,以免遭人歧视。蒋成光1950年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入伍,在昌都,他凭着自己的苦干和才干,从战士一步步走上军分区政委的位置。曾先后6次立功、多次受到嘉奖。1990年6月任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
1990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蒋姓作为中国第四十三大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其家族文化深厚,宗族特征鲜明,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