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姓是中国现行较罕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83位。根据中国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时姓人口约有67万,排行第146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二省时姓约占全国汉族时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时姓的来源主要有五个:
1. **源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国有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其子孙以邑为氏,称时氏。公子来被后世尊称为“时来”,时姓族人大多尊奉他为得姓始祖。该支时氏读音作shí(ㄕˊ),部分地方读音作chí(ㄔˊ)。
2. **源于祖辈名字**: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之后,为区别他族,以祖父字为氏,称时姓。不过,时姓为“楚大夫申叔时之后”仅见于元代历史学家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的说法,遍考秦汉至唐宋传世之典籍均未发现有此记载,且迄今未发现世系传承资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3. **源于嬴姓**:据南宋罗泌所撰《路史》载,古代有时国(古旹国),嬴姓,后被楚国灭亡,其国人遂以国名为姓,称时氏。但《路史》记述的内容取材繁博庞杂,此说法也有待进一步考证。
4. **源于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今苗族、回族、满族、傈僳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时姓人口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改用“时”为姓,并世代相传至今,不过人口较少。
5. **源于其他改姓**:如战国时齐国有著书的贤人时子,其后有以其名中之时为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后也有改为时姓的情况。

时姓发源于今河南南部。春秋争霸之时,宋国一度十分强大,时姓作为宋国公族,由于仕宦等原因,在宋国及周边有零星散居。战国时代,在齐(今山东北部)、韩(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等国已有时姓人落籍,如齐国贤人时子,韩国制弩大师时力等。

汉代时,今河北已有时姓居住,如寿春令、巨鹿郡(今河北巨鹿)人时苗。魏晋南北朝之际,时姓在巨鹿郡繁衍迅速,并昌盛为时姓巨鹿郡望;同时,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开封的时姓也繁衍得颇为兴盛;另外,经陕西徙居于今甘肃临洮一带的时姓也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此后,全国各地的时姓多由这三地分衍而出,由于中国人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古训,多数时姓搬迁以邻近之地为主,举家远徙他乡者少,所以从这一时期至隋唐,邻近这三地的周边省份,如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等地都有时姓人迁入。

北宋时,由于建都开封,时姓陈留郡望依旧兴盛。南宋时,江浙一带的时姓名人渐多,由北方迁居江南之地者也渐渐多起来,如时光、时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苏镇江。明初,山西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间以后,有河南、河北、山东之时姓闯关东谋生,并定居于东北三省。如今,时姓在全国分布较广,除河南、山东外,在安徽、江苏、河北、浙江、江西、陕西、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湖南、广西、贵州、山西、四川、宁夏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均有分布 。

时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了如下郡望:
1. **陈留郡**:汉代设置,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
2. **陇西郡**:秦时设置,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魏移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3. **巨鹿郡**:秦时设置,治所在巨鹿(今属河北) 。

时姓的堂号有“陇西”“仁恕”“巨鹿”等 。时姓具有以下宗族特征:
1. **典型的北方姓氏**:从时姓的起源和迁徙分布来看,其在北方地区的发展较为昌盛,是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2. **名人贤士众多**:如战国时齐有贤人时子,汉有去官留犊的时苗,晋有跟许真君学道,并且同时得道的洪施真人时洪,唐有以孝行见称的时惠询,宋代有画家时光、经学家时少章,明末有陶壶制作名家时大彬,近现代有医生时逸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