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源自祁姓,帝尧的裔孙刘累被封于杜城,其后代以地为氏;二是相传黄帝时期的杜康善造酒,其后代以杜为姓。此外,北魏时期代北独孤浑氏、金代女真人徒单氏等少数民族也改姓杜。

根据最新数据,杜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20年杜姓总人口约52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41%。杜姓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这四省的杜姓人口占杜姓总人口的31.5%。此外,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等七省区也分布有较多杜姓人口。

**杜姓的来源**

杜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通志·氏族》载:“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又后魏有独孤浑氏,改为杜氏,实虏姓之杜也。”

据考证,唐尧的后裔在周武王初定天下时,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名为唐杜氏,直至周成王时才被灭,并入周室的领域。唐杜氏的后裔从此被改封为杜。杜国,位居现在的陕西长安,即汉代的杜陵。后来,杜国灭,杜姓子孙出奔,杜姓自此问世。

另外《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原有三字姓独孤浑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后,改为杜氏。

**杜姓迁徙史**

1. **春秋后期**

– 杜泄在鲁昭公时期(公元前541—前510年)被叔孙豹聘为家臣,后因季平子下令不准以卿士身份安葬叔孙豹,杜泄惧,携家人偷跑出鲁国,去郢(今湖北江陵市)投靠楚昭王。

2. **杜赫由郢迁南阳**

– 杜泄一家迁居郢后,楚惠王任他为朝官,其子杜绰就生于惠王时期。杜赫因在昭襄王的统一战争中屡建奇功,被拜为大将军,封于南阳衍邑(今河南南阳市),于是称“杜衍”。

3. **中原杜姓迁茂陵**

– (1) **繁阳杜姓人迁居茂陵**:杜赫少弟约于秦惠公时,未随兄长人秦,而是迁居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东北)。传至汉武帝时期,以豪族被迁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北)。
– (2) **南阳衍邑杜周迁居茂陵**:杜赫的儿子杜秉,任秦朝上党郡太守。杜周在汉武帝时期以“豪族”被迁于茂陵。
– (3) **杜延年迁居杜陵**:杜周的小儿子延年,博通经史,明律令,迁居汉宣帝的杜陵邑(今陕西长安县樊川的杜曲镇)。

**台湾地区的杜姓**

– **大陆迁居台湾的杜姓人**:据《陕西海外人》辑录资料,杜铨、杜奎、杜瑜、杜筱兰等均随父母去台湾,并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
– **台湾籍的杜姓人**:如杜聪明、杜正胜等,他们在医学、历史等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

**移居海外**

– **东南亚**:多是由云南、广西等地迁入的,以越南北部的杜姓人最早。
– **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多从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徙入。
– **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多从东北及山东等地迁入。

**家谱**

杜姓家谱文献目录:

1. **杜氏宗谱**
– 《杜氏宗谱》一卷(抄本),今藏于四川仪陇县。
– 《杜氏家谱》三卷。
– 《杜氏宗谱》三卷,民国时期人杜天麒等修。

2. **天津杜姓家谱**
– 民国时期人杜涵编修《天津武清杜氏家谱》。

3. **江苏杜姓家谱**
– 清代杜绍彩、杜寿庚修《江苏常州杜氏宗谱》十二卷。
– 清代杜文林等修《江左镇杜氏家谱》二部。

4. **京兆杜姓家谱**
– 明代杜应成编著《京兆杜氏宗谱》一卷。

5. **浙江杜姓家谱**
– 浙江鄞县《鄞邑管江杜氏宗谱》八卷。
– 民国时期人杜增源重修浙江象山《丹城杜氏家谱》一卷。
– 清代杜云、杜蕉亭重修《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宗谱》六卷;清代杜耀川修,杜锡泰、杜增荣重修《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宗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 清代杜其兰、杜国枢等修《山阴杜氏宗谱》八卷;清代杜汝蓝、杜世思重修浙江嵊县《剡北杜氏宗谱》十卷;浙江东阳《岘西杜氏宗谱》多卷;浙江衢县《铜峰杜氏家乘》一部;民国时期人杜持主修浙江青田县《晋昌郡杜氏宗谱》六卷。

6. **江西杜姓家谱**
– 江西南昌《金堂杜氏宗谱》多卷。

7. **山东杜姓家谱**
– 清代杜银汉等修山东滨县《滨州杜氏家乘》一部。

8. **湖北杜姓家谱**
– 湖北《杜氏宗谱》十八卷。
– 清代杜利川等修《江夏杜氏宗谱》十八卷、卷首一卷。
– 民国时期人杜维珩修《黄冈杜氏宗谱》多卷、卷首三卷;民国时期人杜超铨修《黄冈杜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时期人杜良信续修《黄冈杜氏宗谱》三十八卷;民国时期人杜良俊、杜家庆等四次重修《黄冈杜氏族谱》二十四卷、卷首四卷。

9. **湖南杜姓家谱**
– 湖南平江《录存杜氏家谱》一卷、《录存杜姓家谱》一部、《杜氏四修族谱》二卷及卷首二卷(民国时期人杜远献、杜家方编写)。
– 湖南宁乡县《沩宁杜氏六支谱》七卷、卷首一卷,民国时期人杜光炽等修撰。

10. **广东杜姓家谱**
– 清代杜汝濂重修广州《城南杜氏家谱》一部。
– 清代杜倬重修广东番禺《江都杜氏家谱》一部。

11. **其他地区杜姓家谱**
– 清代杜鸣岐等修《玺泾杜氏宗谱》十四卷、卷首二卷。
– 清代杜继瑗、杜世永编纂《冀镇杜氏族谱》四卷。
– 清代杜(王景)辑《仙源杜氏实录》四卷。
– 民国时期人杜祥根等修《青(日易)杜氏续修世谱》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