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姓是中国百家姓氏之一,是一个出自炎帝、黄帝世系,典型的自黄河流域播迁全国的姓氏。其起源主要有出自姬姓、淳于氏、万忸于氏以及赐姓或少数民族改姓等多种说法,得姓始祖为邘叔。历史上于姓名人辈出,如清初名吏于成龙、清朝重臣于敏中、现代古文字学家于省吾、现代民主革命先驱于右任、现代话剧表演艺术大师于是之等。在《百家姓》中,于姓排名第82位。根据公安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姓名报告,于姓排名第41位。当代于姓人口已达642万,为全国第三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8%。其人口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六省,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71.9%,其次分布于江苏、内蒙古,这两省区又集中了9.1%的于姓人口,形成了以山东和辽宁为中心的二大于姓居住区域,呈现出长江以北多于姓、长江以南少于姓的分布特点。

于姓源流与历史名人

一、姓氏源流

于姓(Yú)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其第二个儿子于邘国(今河南省沁阳西北于邘邰镇),称于邘叔。其子孙以国名为氏,有的姓邘,有的去邑旁姓于,形成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2. 出自淳于氏:唐代时为避讳宪宗李纯,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淳于氏以国名为姓。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改为单姓于氏。宋代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形成此支于氏。
  3. 出自万忸于氏:北魏时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据《路史》记载,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姓,孝文帝改革后复姓为于。
  4. 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姓
    • 明朝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
    • 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少数民族也有改于姓者。

二、得姓始祖

于姓的得姓始祖是于邘叔,周武王姬发的次子(或第三子)。武王灭商后,分封于邘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形成于姓,史称于姓正宗。

三、迁徙分布

于姓的发祥地是河南泌阳县北部一带,即古于邘国所在地。于邘国灭亡后,于姓主要在河南境内繁衍播迁。秦汉时期,开始向周边地区迁移,形成河南、东海、河内三大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于姓大举南迁至东南地区。隋唐时期,于姓在北方繁衍昌盛,形成几处望族。北宋末年,部分于姓人迁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入闽、入粤。元末明初,山西于姓迁往各地。清代,于姓人闯关东谋生,定居东北。如今,于姓以山东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于姓人口的25%,其次为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陕西等省,这六省于姓约占全国汉族于姓人口的67%。

四、历史名人

  • 于公:汉代东海郯人,官至廷尉,执法公允,以善决狱著称。
  • 于吉:东汉方士,著有《太平清领书》。
  • 于禁:三国魏国名将,封益寿亭侯。
  • 于栗磾:北魏黑槊将军。
  • 于烈:北魏忠臣。
  • 于昕:北朝怀朔、武川镇将。
  • 于濆:唐代晚期诗人。
  • 于谦:明朝大臣,以保卫京师、平反冤案著称。
  • 于准:清代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
  • 于振:清代状元,官至湖广学政。
  • 于定国:西汉东海郯人,官至丞相,封西平侯。
  • 于志宁:唐代官吏,官至太子太师。
  •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官至积贤殿学士。
  • 于慎行:明代礼部尚书。
  • 于成龙:清代廉吏,官至两江总督。
  • 于敏中:清代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 于式枚:清末官员,民初遗老。
  • 于右任:著名书法家、诗人,国民党南京政府重要官员。
  • 于学忠:国民党爱国将领。

五、郡望堂号

(一)郡望

  1.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治所在洛阳。
  2. 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
  3.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涉西南)。

(二)堂号

  1. 忠肃堂:以明朝忠臣于谦的谥号“忠肃”为堂号。
  2. 东海堂:以东海郡为堂号。
  3. 为叙堂:以家族字辈排列有序为堂号。
  4. 福谦堂:以家族美德为堂号。
  5. 佑启堂:以家族祈愿为堂号。

六、宗族特征

  1. 志士能臣多:于姓家族中涌现出许多志士能臣,如于谦、于成龙等。
  2. 北方姓氏典型:于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3. 字行辈份有序:于姓家族的字辈排列有序,如江苏江都于姓字行为“谦恭孝友,仲福正常”,山东乳山市司马庄于氏字辈共四十字。

七、于姓宗祠通用对联

(一)四言通用联

  1. 威隆节钺;德卜门高。
    • 上联典指三国魏名将于禁,字文则,钜平人,曹操名将。武帝时召拜军司马,征战有功,持军严整,累迁左将军,封益寿亭侯,假节钺。谥厉。
    • 下联典指汉代廷尉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加审慎之心,当时人说:“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少学法于父。父死,亦为狱吏,后擢为丞相,封西平侯。
  2. 救时宰相;当代清官。
    • 上联典指明代钱塘人于谦,字廷益,七岁时,有异僧称他为“救时宰相”。历官监察御史、兵部侍郎、河南巡抚、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南犯,他猝亲征的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于谦率军击退进攻北京的也先,保卫了京师,迎回英宗。
    • 下联典指清代山西永宁人于成龙,字北溪,历官罗城知县、黄州同知、两江总督,所到之处,以清廉著称,时称“天下清官第一”。
  3. 勤劳土木;妙选瀛州。
    • 上联典指明代杰出政治家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永乐进士。历官御史、兵部右侍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迁左侍郎。次年秋,瓦剌也先大举寇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从征,留他理部事。未几,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京师震恐。监国成王擢之为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御。他拥立成王即位,是为景帝。十月,也先挟英宗破紫荆关入窥京师,他分遣诸将列阵九门外迎敌。而身自督战,也先挟英宗北逃。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乞和,请归英宗。及迎还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后以所谓“谋逆罪”被杀害。
    • 下联典指唐初大臣于志宁(588-665),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省高陵)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4. 瀛洲望重;廷尉门高。
    • 上联典指唐初洛阳人于志宁,字仲谧,文学馆学士,为瀛洲十八学士之一,历官太子右庶子、太子太师、华州刺史,封燕国公。
    • 下联典指西汉东海人于公,曾官廷尉,执法公平。其闾门坏,地方父老共同为他重修,他让修得高大些,能容驷马车盖出入,并说:“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发达的。”后来,其子于定国官至丞相,孙于永官至御史大夫。
  5. 廉让世泽;大傅家声。
    • 全联典指唐·于义,北周闵帝时为安武太守。以家财分郡人之争讼者,讼者耻愧,移居他州。

(二)五言通用联

  1. 长歌昭日月;大笔撼乾坤。
    • 此联为台湾政治大学挽于佑任联语节录。于佑任(1879-1964),原名伯循。陕西泾阳人。光绪举人。工诗词,精书法。有《佑任文存》、《佑任诗书》等。亦擅联语。
  2. 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
    • 此联为唐代诗人(唐末进士)于邺《过百牢关贻舟中者》诗句联。
  3. 慎行大学士;曼倩西平侯。
    •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尚书于慎行,字可远,东阿人。隆庆进士。万历初历修撰,后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以疾归。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词馆中以慎竹及冯琦文学为一时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下联典指汉代廷尉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少学法于父。父死,亦为狱吏,后为廷尉,民自以不冤,擢为丞相,封西平侯。
  4. 青晚标广德;红叶作良媒。
    • 上联典指于志宁五世孙于琮,娶广德公主,后被害,公主亦自缢室中。
    • 下联典指于佑题诗红叶,宫女韩氏得之,后结为夫妻,“方知红叶是良媒”。

(三)六言通用联

红叶作良媒合;青史标广德贞。 – 上联典指唐僖宗时学士于佑,在御沟行一红叶,上有诗句,于佑也题一叶,放在上流,被宫女韩夫人得到。后来,僖宗放宫女,于佑娶了韩夫人,二人分别取出红叶相示,说:“可以答谢良媒了。”原来,韩夫人诗中有“方知红叶是良媒”的句子。 – 下联典指唐代于琮,字礼用,于志宁六世孙,宣宗时擢进士第,历官左拾遗、尚书右仆射。娶广德公主。黄巢攻入京师长安,于琮被杀,公主自缢而死。

(四)七言以上通用联

  1. 德及子孙,崇门容驷马;功高家国,泰代出贤臣。
    • 上联典指汉代县狱吏于元公,东海郯人。决狱平。东海有孝妇,为太守冤杀,公争之不得,辞疾去。孝妇死。东海旱三年,后太守至。因公言致祭立雨。公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公谓曰:“少高大,令容驷马车盖,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后其子定国为丞相,孙永为御史大夫。皆封侯。
    • 下联典指明代杰出政治家于谦。
  2. 砥柱中流,独揽朱明残祚;庙容永奂,长赢史笔芳名。
    • 此联为魏源题明代杰出政治家于谦祠联。

八、于姓典故、趣事

(一)笑死于公

古时候,在郯城西边二十里有个庄子,叫高大寺。庄上有个叫于公的人,在郯城城里当牢头禁子,办事公道,从不欺负犯人。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于公放犯人回家过年,结果犯人都按时返回。于公见状,仰天大笑,突然一口粘痰堵住喉头,倒地身亡。后来,犯人们都来给于公添坟,年代久了,坟越聚越大,占地十多亩,像一座小山。

九、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一)于侠少将(1915-2002)

原名李顺堂,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0军90师师部通信排排长、88师独立营副营长等职,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359旅特务团副政委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师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5月30日因病在青岛逝世,享年88岁。

(二)于权伸少将(1904-1973)

原名于泉深,辽宁省西丰县人。1927年入东北军讲武堂学习。曾在东北军第127师647团任连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第9大队大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11月24日逝世,终年69岁。

(三)于笑虹少将(1914-1973)

又名于得海、于占魁,山东省即墨县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伍,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第6行政区政训队副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办事处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南区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后调入海军工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修造部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3年6月18日逝世,终年59岁。

(四)于敬山少将(1919-1996)

安徽省宿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营政治教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2师4团副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6年10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十、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一)于永波上将(1931- )

满族,辽宁省瓦房店市人。1947年9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团通信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宣传干事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二)于振武上将(1931- )

辽宁省宽甸县人。1947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师司令部测绘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入空军第4航空学校学习等。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1996年1月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三)于泽民中将(1932.11- )

河北省遵化县人。1948年入华北大学政治学院学习,同年参加中国人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政治部青年干事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

(四)于波少将(1930.1- )

曾用名于锡春,山东省文登市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舰导弹试验基地副司令员。1990年7月退役。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五)于浩少将(1928.10- )

山东省烟台市人。1941年13岁时参加革命,毕业于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原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兼《当代中国》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卷编辑部主任。1943年1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历任连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长等职。1988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六)于曰家少将(1942.6- )

山东省牟平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基地司令员等职。是中国航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年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七)于正江少将(1940.2- )

山东省即墨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海军少将军衔,教授。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院长等职。1996年由海潮出版社出版《走向海洋的中国人》。

(八)于庆田少将(1945- )

河北省无极县人。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从河北农村来到北京上学,被录取进人大新闻系。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作为优秀毕业生,被特批参军入伍,1970年分配到国防科委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1999年授予少将军衔。

(九)于明初少将(1947.2- )

山东省乳山县海阳所镇邢家村人。196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8月加入共产党。海军少将军衔。1970年10月任海军某部护卫艇副艇长等职。

(十)于俊久少将(1928.9-2002.2)

辽宁省庄河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2月因病逝世,终年74岁。

(十一)于鸿礼少将(1931- )

辽宁省丹东市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十二)于常启少将(1944.8- )

山东省文登市汪曈镇汪曈村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政治部主任等职。1988年9月1日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1992年7晋升为海军大校军衔,1999年7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十三)于景常少将(1942.3- )

山东省黄县人,196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毕业,大学学历。1988后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十四)于殿臣少将(1930- )

江苏省镇江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十五)于德惠少将(1928- )

山东省文登县米山镇中山后村人。大专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1945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部书记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立三等功,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