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姓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姓氏,其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西周时期的曹姓,出自陆终的后裔,邾挟的后代以祖父字“颜”为姓;二是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鲁国公族,是周公旦伯禽之后;三是他族改姓而来,如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单姓颜。

在2025年的百家姓排名中,颜姓位列第113位。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颜姓的人口已近170万,占全国人口的0.13%。颜姓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于湖南、广西、湖北三省区,这三省区的颜姓人口占颜姓总人口的33%。其次,山东、福建、四川、江苏、广东、台湾、浙江、江西等八省的颜姓人口也较为集中,占颜姓总人口的48%。其中,湖南是颜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颜姓总人口的12%。

颜姓:历史渊源与家族传承

一、姓氏源流

颜(Yán)姓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支:

  1. 源于西周曹姓:出自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黄帝之孙颛顼,其玄孙为陆终,陆终生有六子,第五子名为安,安为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安的裔孙挟,在周武王时被封于邾(故城位于今山东省邹县东南),建立邾国,成为鲁国的附庸。邾挟之后,传至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后来邾国被楚国灭掉,颜公的支庶子孙中有人以祖父的字为姓,便称颜姓。
  2. 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是周公旦伯禽的后代。依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公的长子鲁侯伯禽被封于鲁。伯禽的子孙中有人被封在颜邑,于是以封邑为姓,称颜姓。孔子的母亲徵在便是鲁国颜氏之女。
  3. 他族改姓:金代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来改为单姓颜;清代满洲人有此姓,世居大凌河;如今,台湾省的土著、毛难族、白族等民族中均有颜姓。

得姓始祖: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次为樊、惠连、篯铿、求言、安、季连。后来周武王兴师灭纣,大肆分封诸侯,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名叫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是鲁国的附庸。传到夷父时,因其字为颜,《公羊传》称其为颜公。后来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颜姓主源的两支均发祥于今山东省境内。先秦时期,颜姓主要在齐鲁大地繁衍,不过此时已有颜姓人迁入河南。例如,据史载,周哀公二十七年,陈国因颜涿聚死于隰之役,其原采邑由儿子颜晋继承。

西汉时期,有济南亭长后升迁至九卿的颜异,还有官至齐郡太守丞的鲁国薛(今山东省薛城)人颜安乐,可见当时颜姓依旧主要繁衍于山东一带。东汉时,出现楚人颜忠,这表明此时期已有颜姓人徙居今湖北省境。魏晋南北朝时,世居琅琊、东鲁一带的颜姓未受外界动荡影响,反而高官辈出,族大人众,还发展出颜姓琅琊、鲁国郡望。

隋代以前,一支颜姓从琅琊临沂迁入关中。到唐代,此支颜姓在颜师古(颜回三十七代孙)时开始兴盛,其子辈颜昭甫,孙辈颜元孙、颜惟贞,曾孙辈颜杲卿、颜真卿、颜旭卿、颜曜卿,玄孙辈颜 、颜君页、颜禺页、颜岂页等,均在当世有名,或为官,或在书法上有精深造诣,或两者兼备。其中颜真卿更是声名远扬。颜真卿四世孙弘,官金陵同州参军,长子诩为永新(今属江西省)令,次子普在五代末为泉州德化令,后定居于此。普的长子泊迁至永春卓埔,其后代子孙分居于闽南各地及江浙等地。

颜姓入川始于唐代,有颜有意,由成都县令官至刺史。北宋末期,因康王赵构南迁杭州,山东、河南等地的颜姓播迁至江南。南宋末期,居住在江、浙、闽、赣一带的颜姓人为躲避兵火,有迁往两广、两湖之地的。明初,颜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到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等省。清初,颜姓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进入四川,进而传播到云、贵地区。康乾年间,有山东的颜姓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此时期也有颜姓人渡海赴台,进而传播到海外。清末时,颜姓已遍布全国各地。

如今,颜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居多,该省颜姓约占全国汉族颜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颜姓人口数量有所增长,在全国姓氏排名中位居第一百一十五位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 。颜姓是当今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

三、历史名人

  1. 颜回:春秋时鲁国贤人,为孔子得意门生,在弟子中最为贤能。孔子评价他:“不迁怒,不二过”。可惜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后世尊其为“复圣”。
  2. 颜复:山东省人,宋代画家、官吏。作为颜回四十八代孙,官至太常博士。
  3. 颜耕道:湖南省平江人,元代学者。博古通今,擅长作诗,尤其在草隶书法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
  4. 颜辉: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画家。擅长画人物、佛道题材,也精于鬼怪绘画。其造型奇特,用笔看似刻露,实则笔法奇绝,富有八面生意之趣,开创了明初吴伟画法的先河。有《中山出猎图》《李铁拐像》等作品传世。
  5. 颜宗:广东省南海人,明代画家。举人出身,曾任邵武知县,后署兵部员外郎。擅长画山水,将北方山水画风融入南方山水画中,多描绘平远景色,风格苍浑健劲,独具特色。有《湖山平远图》流传于世。
  6. 颜子推:字介(公元 531 – 约 591 年),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最初在梁元帝处任散骑侍郎。西魏攻破江陵后,颜之推因国仇未仕魏,转而投奔北齐,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北齐灭亡后,又入北周担任御史上士。隋开皇年间,被太子召为学士,备受礼遇,不久病逝。他一生漂泊,历经离乱,常以身仕异国为耻,其诗篇多带有伤感怀旧之情。所著《颜氏家训》共二十篇,系统阐述了立身治家的方法,问世后影响深远,被誉为我国家训专著的鼻祖。
  7. 颜师古: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学者、训诂学家,官至中书舍人。著有《五经定本》等作品,在学术领域贡献卓越。
  8. 颜昭甫:唐代官吏、学者,历任侍郎、华州刺史等职。工于篆、籀、草隶书法,与内弟殷仲容齐名,且书法劲利更胜一筹,深受伯父师古赏识。
  9. 颜真卿:唐代大臣、书法家。开元年间考中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得罪杨国忠被贬为魏平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他联络堂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轻易攻打潼关。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肃宗、代宗时期,他多次为正义直言,遭大臣忌恨。德宗时,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攻陷汝州,颜真卿受命前往劝谕,最终持节不屈,被李希烈杀害,终年 76 岁。颜真卿擅长正、草书法,笔力沉着雄浑,其书法风格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为“颜柳”。故宫博物院藏有其 66 岁时所作的《竹山连句》墨迹,著有《颜鲁公文集》。
  10. 颜博文:德州(今属山东省)人,北宋画家、诗人。徽宗时考中进士,任著作佐郎。擅长画人物,也精于水墨花卉。其遗画有《罗汉图》《闲云出岫图》《野水图》等。
  11. 颜直之: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宋代画家。擅长画人物,工于小篆,著有《集古篆韵》,官至中散大夫。其子颜汝勋,官朝请大夫,同样擅长篆书。
  12. 颜光敏:山东省曲阜人,清康熙年间进士,官考工郎中。少年聪慧,九岁能写草书,十三岁便娴熟诗赋。
    此外,颜姓的主要名人还有西汉经学家颜安乐,唐代卫尉颜杲卿,明代贤良颜伯玮,清代思想家颜元等。

四、郡望堂号

  1. 郡望
    • 鲁国:即鲁郡,西汉初年设置鲁国,三国时魏晋改为鲁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省曲阜);西汉时改治薛(今山东省薛城),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 琅琊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县琅琊台西北),西汉移治东武(今山东省诸城),相当于现在山东省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2. 堂号
    • 复圣堂:孔子的弟子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勤俭好学,安贫乐道。孔子称赞他:“颜回真难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饭,喝的是一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环境中,要是别人,必将忧烦难受了,颜回却安然处之,并没有改变他向道好学的乐趣啊!”颜回 29 岁时头发全白,32 岁去世。孔子极为悲恸,说:“天丧予(老天爷要我的命啊)!天丧予!”后来颜回被尊为“复圣”(孔子至圣,孟子亚圣,颜子复圣)。
    • 此外,颜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宝塔堂”“四乐堂”“旧雨堂”“丛桂堂”“又红堂”等。

五、颜姓宗祠通用对联

四言通用联

  • 清臣风节;复圣渊源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开元年间进士,官殿中侍御史,因受杨国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他联络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称楚帝,占据蔡州。他以七十六岁高龄被派前往蔡州劝谕,拒绝李希烈的诱降,被缢死。其书法先后学褚遂良、张旭,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开创了新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为“颜柳”。下联说春秋末鲁国人颜渊,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孔子曾称赞他的德行,非常喜欢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孔子极为悲恸,说:“天丧予(老天爷要我的命啊)!天丧予!”后来被尊为“复圣”。
  • 清臣风节;复圣颜渊
    同上。
  • 圣门好学;王会成图
    上联典指春秋鲁·颜回,孔子弟子中最贤,列孔门德行科。后世称“复圣”。下联典指唐·颜师古,曾作《王会图》。
  • 德行世泽;常山家声
    上联典指春秋鲁·颜回,以德行著称。下联典指唐·颜杲卿,假常山太守,以忠义著称。
  • 不欺暗室;堪为镇神
    上联典指战国·颜叔子,夜纳无家可归之女,使执烛,烛尽而达旦,不二其志。下联典指春秋齐国孝妇颜文姜所居地,名颜神镇。

五言通用联

  • 忠节标兄弟;家训示子孙
    上联典指唐颜真卿与弟颜杲卿,皆为国殉难。下联典指北齐颜之推,有《颜氏家训》传世。
  • 七政璇衡始;三元宝历新
    此联为唐代学者颜师古(581 – 645)《奉和正日临朝》诗句联。颜师古,字籀,琅琊人。官至中书舍人。有《五经定本》等著作。
  •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此联为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齐名。有《颜光禄集》)《北使洛诗》诗句联。
  • 家训传万古;宝塔焕千秋
    上联典指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下联典指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多宝塔碑》。

六言通用联

  • 叔子不欺暗室;孝妇当作镇神
    见上《颜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不欺暗室;堪为镇神》联之联释。
  • 忠烈留芳百世;节义美著千秋
    上联典指唐代御史中丞颜杲卿的事典。颜杲卿,字昕,性刚正,莅事明济。卒谥忠节。下联典指唐代大臣颜卿及明代贤良颜伯玮的事典。

七言通用联

  • 脱俗书成一家法;写生卷有四时春
    此联为佚名集颜鲁公多宝塔碑帖字联。颜鲁公指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709 – 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历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有《颜鲁公集》。
  • 天然深秀檐前树;自在流行槛外云
    同上。

七言以上通用联

  • 德行非常,驾诸贤首列;文名丕显,偕灵运齐芳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贤人颜回,字子渊,一作颜渊。为孔子得意门人。列孔子德行科,于弟子中最贤。下联典指南朝宋金紫光禄大夫颜延之的事典。
  • 自唐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簪缨世代;入闽而德、而永、而金、而同,瓜瓞云礽
    此联为福建省同安县五显乡后塘村“桃源”颜氏祠堂联。全联典指该支颜姓入闽的时间和路线。上联典出时间;下联典出路线为:“入闽而德(化)、而永(春)、而金(门)、而同(安),瓜瓞云礽”。
  • 诸贤溯圣门,孝子忠臣,皆从东鲁衍支派;世泽详家训,武功文德,更向西秦继别宗
    此联为甘肃省兰州市颜家沟颜氏宗祠联。
  • 馨香分郭外之田,夕膳晨馐,岂敢作拾尘野祭;展拜守家中之训,左昭右穆,何须繙争坐名书
    此联为颜氏祠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