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姓氏。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卞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名第300名左右,总人口约1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等省份。尽管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卞姓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卞姓源流
一、来源有二
-
源自卞国
相传黄帝有一个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被封在卞国(今山东泗水县东的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成卞氏。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商朝时期,汤王与伊尹谋划讨伐夏桀时,有一位名叫卞隋的名士,因拒绝参与汤王的计谋而投水自尽。这表明卞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 -
源自曹姓分支
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于曹国(今山东省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代以曹为姓,形成了曹姓。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一位勇士名叫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封于卞邑(今山东省兖州、泗水一带)。因其爵位为子,故被称为卞庄子,其后代遂以卞为姓,形成了卞姓的另一支。
郡望堂号
一、郡望
-
济阴郡
济阴郡是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设立的济阴国,后于汉元帝初元年(公元前48年)改为济阴郡,位于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济阴郡是卞姓的重要郡望之一,许多卞姓望族在此地繁衍生息。 -
济阳郡
济阳郡是晋惠帝(公元290-306年在位)时,从陈留郡分出一部分设立的,南渡后废除。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济阳郡也是卞姓的重要郡望之一,许多卞姓家族在此地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堂号
-
陶城堂号
陶城卞氏是江阴著名的氏族之一。据《民国江阴县续志》记载,卞氏由常州迁至江阴陶城,并在此定居。卞荣(1418-1487),字华伯,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书画作品广受欢迎,被誉为“卞郎中画”。卞荣的诗作被编成《卞郎中诗集》7卷,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此外,卞荣还有《兰堂集》等作品。卞荣的后代在江阴陶城一带繁衍生息,形成了陶城卞氏的重要分支。 -
周庄堂号
周庄镇的卞姓人口众多,是当地的望族之一。周庄卞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的后代卞明,其后代以国为姓,形成了卞氏。西周时期,曹叔振铎的支庶子孙卞庄子被封于卞邑,其后代以卞为姓,形成了卞姓的一支。周庄卞氏的先祖原居山东,后迁至江阴。南宋初年,卞长卿奉命从开封来到镇江,与金兵作战,后因伤病复发而死,被赐葬于常州永胜乡。此后,其子孙定居于此,并逐渐繁衍壮大。
卞姓历史人物
1. 卞壸(281-328)
卞壸,字望之,晋代济阴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卞壸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卞壸生而明敏,行履端方,好习兵书,知古兵法,从小为乡人所重。晋元康年间,卞壸任江陵法曹,当时有人作乱,杀死江洲判官,卞壸率人生擒贼首,余众皆降。永嘉中,卞壸任著作郎。晋元帝镇建邺,召卞壸为从事中郎,掌选官之职。晋明帝时领尚书令,与王导等俱受遗诏辅政。卞壸朴素廉洁,勤于吏事,官拜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他力劝庾亮勿征苏峻入朝,后苏峻攻打建康,他率六军拒击,苦战而死,二子卞瞻、卞盱也相随作战,同时遇害。
2. 卞彬(?-约500)
卞彬,字士蔚,南朝齐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仕宋,官奉朝请、员外郎。入齐,累迁至平越长史、绥建太守。卞彬有文才,好饮酒,以蚤、蜗、虾蟆等为题作赋,又作《禽兽决录》,指刺权贵。文章不胫而走,流传闾巷。
3. 卞荣(1418-1487)
卞荣,字华伯,明代文学家。正统十年(1445年)以明经中进士,试政大司马,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中。卞荣能诗善书,文思敏捷,濡墨挥笔,顷刻成数十篇。他奉命检校戎马南畿,监税河西务,干办金沙洲,所至皆能其官。后来,卞荣回到江阴陶城老家,博览群书,致力于写诗,文名誉称吴越。卞荣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世称为“卞郎中画”。他的诗作被编成《卞郎中诗集》7卷,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此外,卞荣还有《兰堂集》等作品。
4. 卞思敏(1459-1519)
卞思敏,字行甫,初号东崖,更号练江。他从小聪明过人,孩提时就能写诗。弘治八年(1495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会试中式,殿试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传胪,被授为南京太常寺博士。此后,又任南京工部都水司署员外郎、南京户部湖广司郎中。55岁罢官回乡,以耕读传家,寄情诗酒。卞思敏性格沉稳,不苟言笑,为文奇思逸发,形成了自己峻楚雄健的风格。
卞姓的现代发展
卞姓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发展态势。许多卞姓人士在教育、科技、文化、商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卞姓家族也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编纂族谱、举办家族活动等方式,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卞姓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家族成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无论是古代的名臣贤士,还是现代的杰出人才,他们都为卞姓家族的荣耀添砖加瓦。未来,卞姓家族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卞姓简介
卞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姓氏。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卞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名第300名左右,总人口约1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等省份。尽管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卞姓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卞姓源流
一、来源有二
-
源自卞国
相传黄帝有一个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被封在卞国(今山东泗水县东的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成卞氏。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商朝时期,汤王与伊尹谋划讨伐夏桀时,有一位名叫卞隋的名士,因拒绝参与汤王的计谋而投水自尽。这表明卞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 -
源自曹姓分支
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于曹国(今山东省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代以曹为姓,形成了曹姓。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一位勇士名叫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封于卞邑(今山东省兖州、泗水一带)。因其爵位为子,故被称为卞庄子,其后代遂以卞为姓,形成了卞姓的另一支。
郡望堂号
一、郡望
-
济阴郡
济阴郡是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设立的济阴国,后于汉元帝初元年(公元前48年)改为济阴郡,位于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济阴郡是卞姓的重要郡望之一,许多卞姓望族在此地繁衍生息。 -
济阳郡
济阳郡是晋惠帝(公元290-306年在位)时,从陈留郡分出一部分设立的,南渡后废除。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济阳郡也是卞姓的重要郡望之一,许多卞姓家族在此地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堂号
-
陶城堂号
陶城卞氏是江阴著名的氏族之一。据《民国江阴县续志》记载,卞氏由常州迁至江阴陶城,并在此定居。卞荣(1418-1487),字华伯,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书画作品广受欢迎,被誉为“卞郎中画”。卞荣的诗作被编成《卞郎中诗集》7卷,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此外,卞荣还有《兰堂集》等作品。卞荣的后代在江阴陶城一带繁衍生息,形成了陶城卞氏的重要分支。 -
周庄堂号
周庄镇的卞姓人口众多,是当地的望族之一。周庄卞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的后代卞明,其后代以国为姓,形成了卞氏。西周时期,曹叔振铎的支庶子孙卞庄子被封于卞邑,其后代以卞为姓,形成了卞姓的一支。周庄卞氏的先祖原居山东,后迁至江阴。南宋初年,卞长卿奉命从开封来到镇江,与金兵作战,后因伤病复发而死,被赐葬于常州永胜乡。此后,其子孙定居于此,并逐渐繁衍壮大。
卞姓历史人物
1. 卞壸(281-328)
卞壸,字望之,晋代济阴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卞壸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卞壸生而明敏,行履端方,好习兵书,知古兵法,从小为乡人所重。晋元康年间,卞壸任江陵法曹,当时有人作乱,杀死江洲判官,卞壸率人生擒贼首,余众皆降。永嘉中,卞壸任著作郎。晋元帝镇建邺,召卞壸为从事中郎,掌选官之职。晋明帝时领尚书令,与王导等俱受遗诏辅政。卞壸朴素廉洁,勤于吏事,官拜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他力劝庾亮勿征苏峻入朝,后苏峻攻打建康,他率六军拒击,苦战而死,二子卞瞻、卞盱也相随作战,同时遇害。
2. 卞彬(?-约500)
卞彬,字士蔚,南朝齐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仕宋,官奉朝请、员外郎。入齐,累迁至平越长史、绥建太守。卞彬有文才,好饮酒,以蚤、蜗、虾蟆等为题作赋,又作《禽兽决录》,指刺权贵。文章不胫而走,流传闾巷。
3. 卞荣(1418-1487)
卞荣,字华伯,明代文学家。正统十年(1445年)以明经中进士,试政大司马,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中。卞荣能诗善书,文思敏捷,濡墨挥笔,顷刻成数十篇。他奉命检校戎马南畿,监税河西务,干办金沙洲,所至皆能其官。后来,卞荣回到江阴陶城老家,博览群书,致力于写诗,文名誉称吴越。卞荣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世称为“卞郎中画”。他的诗作被编成《卞郎中诗集》7卷,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此外,卞荣还有《兰堂集》等作品。
4. 卞思敏(1459-1519)
卞思敏,字行甫,初号东崖,更号练江。他从小聪明过人,孩提时就能写诗。弘治八年(1495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会试中式,殿试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传胪,被授为南京太常寺博士。此后,又任南京工部都水司署员外郎、南京户部湖广司郎中。55岁罢官回乡,以耕读传家,寄情诗酒。卞思敏性格沉稳,不苟言笑,为文奇思逸发,形成了自己峻楚雄健的风格。
卞姓的现代发展
卞姓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发展态势。许多卞姓人士在教育、科技、文化、商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卞姓家族也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编纂族谱、举办家族活动等方式,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卞姓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家族成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无论是古代的名臣贤士,还是现代的杰出人才,他们都为卞姓家族的荣耀添砖加瓦。未来,卞姓家族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