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姓概述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臧姓在全国人口中排名第300位左右,人口数量约为数十万。臧姓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其中山东是臧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苏次之。臧姓在历史上的分布较为集中,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臧姓族人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甚至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分布。
### 臧姓源流
臧姓起源有三:
一是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孝公的儿子名彄(kōu),字子臧,被封在臧地(在今山东省境内郯城西南),建立“臧”国,其子孙后代便以“臧”为姓。
二是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名欣,字臧,其子孙以其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亦称为臧氏。
三是“臧”姓出自鲁国公族后代,而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的封地,因此,两支“臧”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
### 郡望堂号
– **地望分布**:江苏东海县,山东沂水县、诸城市。
– **堂号**:臧姓的堂号多与家族的郡望、历史名人或重要事迹相关,体现了臧姓家族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
### 迁徙分布
臧姓的主要迁徙路线和分布区域如下:
– **山东**:作为臧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山东一直是臧姓人口最多的省份。从古代的鲁国到现代的山东省,臧姓族人在此地繁衍生息,形成了众多以臧姓命名的村落,如臧庄子、臧村、臧家屯、臧家庄等。
– **江苏**:江苏东海县是臧姓的重要郡望之一。历史上,臧姓族人从山东等地迁徙至江苏,逐渐在当地扎根。如今,江苏的臧姓人口数量也较为可观。
– **河北**:臧姓在河北也有一定的分布,尤其是在一些以臧姓命名的村落中,如臧家屯等。
– **其他地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臧姓族人逐渐迁徙至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在现代社会,臧姓族人已广泛分布于各大城市和乡村,从事各种职业。
### 臧姓名人
臧姓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家族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臧姓名人:
– **臧荼**:西汉时期被封为燕王。
– **臧旻**:东汉时期出使匈奴的中郎将。
– **臧荣绪**:南朝齐时期著名史学家,著有《晋书》。
– **臧懋循**: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 **臧琳**:清代文学家。
– **臧赐**:春秋时鲁国大夫。
– **臧洪**:东汉末年人,曾游说各地首领,共同讨伐董卓。
– **臧中立**:宋代名医,元丰年间在鄞南胡治愈数千名病人。
– **臧霸**: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著名大将,曾任琅琊相。
–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闻一多先生的高徒。
### 臧姓宗祠通用对联
臧姓宗祠的对联多以历史典故、名人事迹为主题,体现了臧姓家族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臧姓宗祠对联:
– **四言通用对联**:
– 志士全义;刺史建功。
– 东海世泽;谏鱼家声。
– **五言通用对联**:
– 鄞南显奇效;水乐留丰功。
– **六言通用对联**:
– 义和招民千户;文仲历仕四君。
– **七言通用对联**:
– 东邻西舍千祥聚;海宴河清万象新。
– 万人御敌称忠勇;百卷宏篇见匠心。
– 徐孝穆生应瑞梦;鲁义保计脱孤儿。
– 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臧克家撰)
– **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 气干雄宏,擢二州民牧;学问淹博,修一代史书。
### 臧氏溯源
#### 一、远代先祖追溯
臧氏在《百家姓》中排列第112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姓。据《中华姓氏溯源》记载,春秋时,周公封子于鲁,臧姓出自姬姓。春秋鲁孝公之子,食邑于臧(今山东境内),其后因邑为氏。又鲁惠公有子名欣,字子臧,其后以字为氏。望出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由此可见,臧姓祖居山东无疑。史称“臧氏祖居东鲁,本仁祖义,世代相承”。
#### 二、近代族居简考
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染,山东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采取移民的措施来扭转惨不忍睹的社会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所以山东大部分臧姓族人来自山西洪洞县和江苏东海十八村。
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据《重修莒志》记载,“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分三支,今传至十七世。”“五区龙宿庄臧氏,始迁祖瑾于明洪武年间由登州府福山县迁居莒北龙宿庄(今属诸城马庄乡),生四子,长熊分支诸城枳沟,次子龙迁居石埠集,三子凤居龙宿庄,四子虎迁居昌乐辛旺集。
五莲臧氏分两大支系,一支属诸城臧氏,祖居诸城琅琊台,有主谱,子孙后代散居有记载;另一支属枳沟崖上庄(即臧家崖)臧氏,族无主谱,各支均有支谱,谱中均记载:“吾祖世居东鲁”,据有关资料考证,此两支属一族,均从东海和胶东迁入。崖上庄分谱载“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迁于登州府福山县,延至明洪武年间先祖讳武复由登州迁回故土安居崖上庄(笔者注:可见原来就在崖上庄住过,故用“迁回故土”),世世相传”。崖上庄臧氏即现在的诸城市枳沟镇臧家崖村,始迁祖武迁来后居住多年,子孙繁衍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长)。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类之繁,一盛一日,时潍水之滨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见崖上庄臧氏谱序)。以后逐年析居,遍布于潍河两岸。诸城市枳沟镇的东安、西安,枳沟后街、臧家崖、前后水清沟、杨家洼、山子前和五莲县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杨家沟、辉沟子、高泽、西云门、窝疃、段家庙、宅科等村,均有崖上庄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诸城兵乱,迁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据崖上庄支谱序中载:“……昔丁先生之任霍山县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陕西人,自称出自崖上庄……”又江南境内有臧氏独立村,曰“杨家行”,云“自杨家洼”(属诸城枳沟镇)出族。”今已代远年湮,无从考究。因本支无主谱,虽有支谱但年久失修,分居各地的后代无记载,故不能如实统计其族人散居住地,实是遗憾。崖上庄臧氏与诸城臧氏同族不同谱,但辈序排列却相同,只是世不相同,同样一辈却差三世,这是因为没有统一族谱所造成的。近年来崖上庄臧氏由后水清沟运德主持,运堂负责印刷,“运”字辈“树权”兄执笔新修一部主谱,把该族系的部分分谱系统起来,是一件大好事,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财富,成为崖上庄臧氏追根求源的依据。其辈序诸城臧氏原有族谱修于明末,创始人六世祖允德,此谱从春秋到明代,其中有唐人作序,可惜在明崇祯壬午兵乱中毁于战火。到清康熙年间七世祖振荣时任广西怀集知县,又升江西宁州知府,借归里休养之机,又续修新谱,因前谱毁,先祖失考,只能从记忆中的始祖智开始新修。谱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仲春,七世祖振荣作序。七十三年后,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由九世祖应钧祖续修。二十六年后又由九世祖毓云第三次修谱。六十年后,又由十一世祖翰、十二世祖炅,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第四次修谱,此谱称“道光谱”,目前能查到的仅有此谱由十世同族人共同议定三十二字为今后排辈之序,其是:伟臣著望、家运传真、日初山广、如泽方循、佑兹砺品、醇睦今人、恪先训后、庚亦经陈。“以上三十二字从十二世始,每辈只用一字,按序排列。目前从苏北到山东,臧氏大部分用此“辈”字排序。同姓相遇,论资排辈,亲如一家,否则如同异姓路人一般。
诸城臧氏族谱对族居地记载清楚,清康熙“琅琊碑记”中云:“吾祖居琅琊台,再乃迁居瓦屋庄,后又迁居于城(诸城城里)……”,又据祖辈相传云,诸城臧氏乃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苏省东海宿迁县迁入诸城琅琊台。又据长兴眉锡在康熙《诸城臧氏族谱》序中谓:“……即自吾鲁僖伯公以后之散处于大江以南,大海以北者之俱可寻源溯委也……”,六世祖新德在康熙年间的谱序中云“臧氏之来诸城也,肇基于琅琊台,开创之人已湮乎无闻……”。所以诸城臧氏自江苏省东海宿迁县移民至诸城琅琊台,后迁居瓦屋庄,又居城里,确信无疑。相传,琅琊台始迁先祖兄弟三人从东海宿迁县迁来琅琊台,因生活困难,长兄去登州福山县,其他二人留住琅琊台,相传三世,曾有讳班祖在此居住,现有坟茔九座为证。因前谱毁于战乱,新修谱只能从迁祖智从琅琊台迁居诸城城南瓦屋庄,后又迁城里记载。二世祖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贡生,初任湖广景陵卫经历,后升直隶真定府定州同知;三世祖节、符、策三人,节祖敕赠文林郎,太湖知县,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世祖惟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人称大司空。四世中有祖四人,惟一、惟几、惟精、惟时,均居住在诸城城里。
#### 三、现代族人分布
诸城臧氏自四世祖惟一中进士始,家业从此发迹,子孙后代繁盛,主要分布在诸城城里、五莲的仁里、胶南的西十字路。到七世以“振”辈分支时,达到鼎盛时期,共有三十一支,现分述如下:
1. **惟一祖后**:
– 长子尔用,官生,诰赠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子二人,嗣德、懋德)。
– 次子尔劝,明万历十六年(159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1592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人称大司马(继子一人:允德)。
– 三子尔动,无子。
– 四子尔令,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山西冀南道按察副使,因故告归,适遇明崇祯壬午诸城兵乱,带头奋起抗清殉难于城下(子五人:世德、允德、永德、同德)。
– 五子尔寿,官生,壬午抗清殉难(子二人,新德、成德)。
– 六子尔昌,附生(出嗣于惟几)。
该支人数较多,分布极广,诸城南北吾族人俱多也,共分如下世系:
– 嗣德世系:振猷。
– 懋德世系:振佐。
– 允德世系:振荣、振乾。
– 世德世系:[未详]。
– 永德世系:振奇。
– 文德世系:振鲁。
– 同德世系:振采。
– 新德世系:振声、振衣、振翼。
– 成德世系:振莪、振芳、振华。
由于战乱,子孙皆投奔各自的庄园居住,以上各世系分布在:诸城的展村、薄板台、董家沟、韩戈庄、邓戈庄、横沟、张家沟、管家庄子、高疃、王村、黑龙沟子、毛庄、兰家庄、曹家庄、封家官庄、三里庄、下茁山、北戈庄、刘家沟、刘家黑龙沟子、老屯庄、铁沟、指挥、徐家庄、乔戈庄、黄疃、孟家店子、西十字路(胶南市)、王家庄、西公、青墩、潘旺、朱解、胡埠岭、胡家楼、小店子、新庄、岳旺庄、黄家窑、小苏家庄、许家沟、史家沟、木营老庄、宋家庄子、辛家窑、胡沟、寿塔寺、台家庄、关东老庄、焦家庄子、臧家庄。五莲县的明古庄、玉皇庙、瓦窑沟、范家车村、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莒县的魏家官庄、庄家山。还有分布在安丘、高密、胶县等地。现已传至二十一世。
2. **惟几祖后**:
– 继子一人尔昌,附生(其有子三人,达德、容德、育德)。
– 达德世系:振铎、振凤、振权。
– 容德世系:振鹏。
– 育德世系:振京、振扬、振昱(止)、振宜。
后因家族大,分支析居。分布在:诸城县的陆家庄、朱解、东潘旺庄、陈家潘旺庄、王满庄子、宋家楼子、辛家窑、黑龙沟子、史家埠、悦庄、院西、莒北大马庄(今属诸城),洛庄、孟家窑、朱留庄、龙池子、我乐子、王戈庄、孔家庄、沙岭子庄、高家洛庄、田家庄、孙村、北十里堡、张家屯、黑龙沟。东北烟房子沟。五莲县的仁里村、泊子村、黄崖圈、花园、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现已传至二十世。
3. **惟精祖后**:
– 嗣光世系:瑞征、嘉征(止)、奎光(止)。
– 启光世系(止)。
– 龙光世系:汝谏。
– 重光世系:汝众。
– 禧光世系:汝明。
– 宠光世系:汝瀚。
分布在:诸城县的瓦屋庄、我乐子、许家河子、范家庄子、辛家窑、刘家黑龙沟子、台家村、楼子、后疃、臧家楼子、七吉村、陈家窑、石岭、位井子、北戈庄、沙戈庄、土墙、松园、北程戈庄、郝家村、高乐埠、臧家庄、黄疃、孙戈庄、龙石头河等。
4. **惟时祖后**:
– 龙正世系:之秀、之进、之举。
分布在:诸城的汉车、洛庄;五莲县的福禄头、福禄并。
以上各支系行辈一样,均按十世族人规定辈序排列,有条不紊,族人相逢,亲如一家。
#### 四、臧氏官爵叙略
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家族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臧氏人物及其事迹:
– **春秋时期**:
– **臧孙辰**:鲁国正卿,历仕庄、闵、僖、文四朝,老成持重,维护宗法礼治,对外主张加强援助。曾亲自携带币器,告籴于齐,以赈鲁饥。
– **臧孙许**:鲁国大夫,以正直著称。
– **臧纥**:官司寇,以勇猛和智慧著称。
– **汉代**:
– **臧荼**: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
– **臧昱**:广陵射阳人,灵帝时为扬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
– **臧洪**: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曾劝说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等联合讨伐董卓。
– **南朝**:
– **臧荣绪**:齐莒县东莞人,著名史学家,著有《晋书》一百十卷,为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
– **臧质**:宋莒县人,文帝时任徐、兖二州刺史,元嘉末年镇守盱眙,抵御北魏的进犯有功,又参与讨伐元凶刘劭,封始兴郡公。
– **明代**:
– **臧惟一**:诸城人,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
– **臧尔劝**:诸城人,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
– **臧懋循**: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著名戏曲家、文学家,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
– **清代**:
– **臧庸**:经学家。
– **臧振荣**:诸城人,任江西宁州知府,政绩显赫,深受百姓称颂。
– **臧在新**:江苏阜宁人,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 **民国及现代**:
–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闻一多先生的高徒。
– **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民国初年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建立了诸城民政府。
– **臧云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现代人,从三十年代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现在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部省市级干部很多。尤其恢复高考后,吾族人读大学的人数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岗位。还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们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