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Cén)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距今已有 3000 多年。其姓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 源自姬姓:根据秦相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秋》记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 。”《通志氏族略》也指出:“周武王封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 。” 这两段文字都表明,西周初期,周朝的开国天子将同父异母的兄弟之子渠封为岑子,建立岑国。其子孙以国为氏,从而产生了 “岑” 姓 。不过,《吕氏春秋》认为是周文王所封,《通志氏族略》认为是周武王所封,虽存在这一差异,但得姓年代大致相同 。当时的岑国,经考证在今陕西省韩城县境内,所以后世姓岑的汉人,最初大多发源于此地 。
- 出自百越族:据《姓氏考略》记载:“岑,望出南阳,又,两越娌人多岑氏” 。娌人即古书记载的俚族人,是古老百越民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广东茂名地区及长江以南,住在广东、广西的则称南越(南粤) 。秦、汉之际,粤西、两阳各县的古代居民被称作 “俚族人” 。南北朝、隋、唐时期,俚族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唐朝后期,“俚族人” 这一族称逐渐少见,进入五代十国而至宋王朝,对俚族人活动的记载基本消失 。俚族人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大融合,他们与汉族人和其他各民族长期杂处,逐渐接受中原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且不少俚族人同汉人通婚,久而久之与汉人无甚差别,大量汉化了的俚族人被列入国家户籍,从而失去了俚族人的身份 。另一个原因是被封建王朝驱逐离开原地,如后梁开平四年(公元 910 年),雷州俚族人首领孟喜等人造反,梁朝派都知司马陈襄来镇压,孟喜等人 “率众远飏”,此后雷州半岛上基本无俚族人 。部分俚族人到了海南岛,同原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发展成为今天的黎族人;另有一部分逃往广西,同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发展成为今天壮族的一支 。
岑姓得姓始祖为岑子,名渠,姬姓,是周文王异母弟姬耀之子 。武王克商灭纣后,大封天下,将其从弟渠封于岑国,为子爵,故渠又称为岑子,岑子之后,以国为氏,称岑姓,并尊岑子为其得姓始祖 。
西周时期,姬渠受封的岑国(今陕西省韩城一带)是岑氏最早的发源地 。秦汉时期,岑氏后裔在南阳郡逐渐发展壮大 。汉朝时,南阳人岑彭辅佐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被封为舞阴侯,名垂青史,南阳也成为岑氏的郡望 。宋朝时期,岑姓约有 2 万人,主要分布于河南、湖北、江西等地 。明朝时期,岑姓约有 4 万人,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浙江等地 。当代岑姓人口约 52.6 万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贵州三省,这三省的岑姓约占全国岑姓总人口的 68.4%;其次分布在海南、浙江、四川、河南、湖北、云南、安徽、江西等地,这八省岑姓占全国岑姓总人口的 26.7% 。全国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的岑姓大聚集区,东北、陕甘宁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岑姓人口十分稀少 。
在历史上,岑姓人才辈出:
- 岑彭:东汉初期南阳棘阳人,字君然 。王莽时为本县长,后降绿林军,归附刘秀,任刺奸大将军,随刘秀转战河北 。刘秀建东汉后,任他为廷尉,行大将军事,封舞阴侯 。他治军严整,秋毫无犯,永平年间,图形绘于云台 。
- 岑晊:东汉棘阳人,字公孝,才高而有大志,被南阳太守成瑨聘为功曹,不畏权势,不避豪强 。当时人们说 “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闲坐无事)”,意思是成瑨把公务都交给了岑晊办,岑晊似乎成了南阳的太守 。
- 岑长倩:唐朝南阳棘阳人,永淳年间官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垂拱初年,为文昌右相,封邓国公 。因反对武则天立侄子武承嗣为太子,被贬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途中被召回,以图谋推翻武周、复兴李唐的罪名,连同五个儿子一起被处死 。
- 岑文本:唐朝南阳棘阳人,字景仁,博览经史,长于写作,受赞赏 。父亲曾入狱,他前往司隶为父辨冤,作莲花赋,最终父亲得以平反出狱 。贞观年间,由秘书郎升中书舍人,起草诏诰,文笔流畅,一挥而就 。后封江陵县子,官至中书令(宰相) 。他为人谦逊,生活俭朴,孝敬母亲,抚养弟侄,唐太宗曾称他 “弘厚忠谨” 。
- 岑参:唐朝诗人,南阳人(今河南南阳),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 。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 “高岑”,有《岑嘉州诗集》 。
- 岑之敬:五代时期陈国征南府咨议参军,字思礼,棘阳人 。五岁读《孝经》,十六岁擢高第,仕梁为晋安王记室参军,入陈累迁征南府咨议参军 。博涉文史,雅有词笔,有集十卷 。
- 岑毓英:清朝广西人,在中法越南之役中,以 “地营法” 大战法军的 “开花炮”,把来势汹汹的法军大败于临洮,其他各省闻风纷纷起而响应的抗法名将 。中法之战后,曾高官厚禄,官至清廷的太子太傅 。
岑姓在郡望堂号方面也独具特色:
- 郡望:南阳郡。许多岑姓族人望出南阳,在汉、唐两代,南阳岑氏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十分显赫 。
- 堂号:有 “南阳堂” 等 。以 “南阳” 为堂号,正是彰显了岑氏家族在南阳的辉煌历史和深厚底蕴 。
以下是一些岑姓宗祠楹联:
四言联
- 源自姬姓;望出南阳:全联点明岑氏的源流和郡望,表明岑姓起源于姬姓,望族出自南阳郡 。
- 直称右相;望重南阳:上联典指唐朝的岑长倩,他曾任文昌右相,封邓国公,因反对武则天立侄子为太子而遭祸 。下联典指东汉的岑晊,其才高志大,在南阳备受敬重 。
- 舞阴列爵;魏郡化民:上联典指岑彭,他为东汉立下赫赫战功,被封舞阴侯 。下联典指岑彭五世孙岑熙,任魏郡太守时,以德行感化百姓,政绩显著 。
- 一门三相;五世俱卿:上联典指唐朝的岑羲,从岑文本到岑羲,一门出了三位宰相 。下联典指东汉的岑熙,其家族有五代人都官至卿相 。
五言联
- 小谷彰德化;栲栳见高洁:上联典指明嘉靖进士岑用宾,他宽和立教,注重德化,有《小谷集》 。下联典指元朝名士岑安卿,其居住临近栲栳峰,自号栲栳山人,志行高洁,有《栲栳山人集》 。
七言联
- 食黄精以登仙界;赋莲花而雪父冤:上联典指隋朝的岑道愿,相传他食黄精后百余岁隐迹成仙 。下联典指唐朝的岑文本,他为父辩冤,作莲花赋,最终父亲冤屈得雪 。
- 边塞七言歌壮丽;莲花一赋显奇威:上联典指岑参,其边塞诗气势豪迈,以七言歌行见长 。下联典指岑文本,他所作莲花赋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
- 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此联为岑参《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诗句联 。
- 千门柳色连青琐;三殿花香入紫微:此联为岑参《西掖省即事》诗句联 。
- 平台赏莲花之赋;幕府兴棠芾之歌:全联典指唐朝岑文本典事 。
八言联
- 五岁读经,博涉文史;少年高和,雅饶词笔:全联典指五代时期的岑之敬,他五岁读经,博涉文史,少年时就才华出众,雅有词笔 。
- 政合化工,颍川呈四瑞;生钟灵秀,江东出三岑:上联典指汉朝岑彭的事典 。下联典指唐朝岑羲的事典 。
- 孝著乡邦,接武孙荣子贵;诗齐李杜,居官讼简民安:上联典指唐朝岑文本的事典 。下联典指唐朝诗人岑参的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