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 72 位。在 2024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汤姓人口约 250 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16%,排名第 90 位 。汤姓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系出子姓,始祖为成汤,以谥号为氏;二是出自子姓,商末宋国君偃之后,因避祸所改;三是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其始祖最早可追溯至 5000 年前的黄帝轩辕氏,而汤姓系承于商汤,最早发祥于河南省。

一、姓氏起源

  1. 以谥号为氏:成汤,乃帝喾之子契的 14 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夏朝末年,他成为商族首领。成汤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受民众拥护,周边小国纷纷归附,势力迅速壮大。彼时,夏朝末年,帝桀残暴无道,国内动荡不安。成汤见此形势,萌生代夏雄心,开始实施灭夏计划。他先灭掉商附近的小国葛国,接着经过 11 次出征,先后灭掉豕韦、顾、昆吾这三个夏朝的重要同盟国家,随后一举灭夏,将夏桀放逐到南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 —— 商朝,定都于亳。成汤死后谥号 “成汤”,其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汤氏,这便是河南汤氏的起源 。
  2. 避祸改姓:公元前 11 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后,将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传至偃,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昌,昌生子隆。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为避祸,隆改子姓为汤姓 。
  3. 其他来源
    • 改姓:据《万姓统谱》记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宋代汤悦,本姓殷,建隆初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名讳,改姓汤 。
    • 少数民族:满、侗、蒙、土等民族中均有汤姓,他们或因民族融合,或因赐姓等原因,逐渐融入汤姓家族 。

二、迁徙分布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最早的发祥地应为今河南省境。商朝自商汤至纣王亡国,国都先后有 7 次迁徙:商汤时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县北);仲丁时,迁都于嚣(今河南荥泽县西南);河禀甲时,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县西);祖乙初时,迁都于耿(今山西河津县南),后再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县);盘庚时,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师县西),改国号为殷,史称殷商;武乙时,再迁都到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直至纣亡 。频繁的迁都使得汤氏在商代就已遍布于全国各地 。
  1. 秦汉时期:至秦汉之际,汤姓主要以古时的中山和范阳两郡所辖之境为其繁衍中心。汉文帝时,汤隆的玄孙汤得新自开封迁至晋陵(今江苏常州),其子汤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 。此时,汤姓在河北一带繁衍尤为旺盛,中山郡及范阳郡成为汤姓发展史上的两大郡望 。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军阀混战,中原烽火不断,汤姓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 。这一时期的南迁,为汤姓在南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3. 唐朝时期: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有汤姓将佐自光州固始(今属河南)随从前往,并在福建定居 。汤姓随中原二次南下移民,进一步拓展了在南方的分布范围 。
  4. 宋朝时期:汤姓大约有 12 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0.12%,排在第九十八位。此时汤姓主要分布于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其中,江西为汤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 36.7%,全国形成了东部赣苏为中心的汤姓聚集区 。宋代以前,汤姓名人零星见于史册,而宋代以后,大批汤姓名人涌现,且多出于东南一带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境,可见后世汤姓在这些地区称盛 。
  5. 明朝时期:汤姓大约有 19 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0.19%,排在第九十一位。江西仍为汤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 2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四省汤姓大约占汤姓总人口的 72%,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这三省的汤姓又集中了 16% 。宋、元、明期间,汤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仍以赣、苏、浙、皖为汤姓的聚集地 。此外,洪武、永乐年间,汤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等地 。
  6. 清朝时期:从清康熙时开始,广东汤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以后又由台湾迁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国、东帝汶、澳洲等地 。
  7. 当代分布:当代汤姓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苏、福建、湖北、四川、浙江、安徽、广东、江西等省。其中,湖南为汤姓第一大省,占汤姓总人口的 17%,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汤姓分布带 。在近 600 年间,汤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和四川的移动成为汤姓迁移的主流 。汤姓分布广泛,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 。

三、郡望堂号

  1. 郡望
    • 中山郡:战国时期为中山国,都城在顾(今河北定县),曾一度被魏所灭,复国后迁都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 296 年为赵所灭。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后燕曾以此为都城,隋时废除。宋时以定州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县) 。
    •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 226 年)由涿郡改置,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州)。唐时,幽州范阳郡本为涿郡,天宝元年(742 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同时,它也是一个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也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 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此外,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时改名),大历四年(769 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
  2. 堂号
    • 掬星堂、吞星堂:源自汤悦。汤悦为安徽贵池人,传说他曾梦飞星入盘,此后文思日进。他在南唐官至宰相,入宋后被拜为正一品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陈县男,食邑 300 户,其族人以 “掬星”“吞星” 为堂号,以彰显其荣耀 。
    • 玉茗堂:因明朝汤显祖而得名。汤显祖的书房名为玉茗堂,其族人便将 “玉茗堂” 作为汤氏的堂号。汤显祖在朝任吏部主事时,性格直爽。他见皇帝不采纳忠臣谏议,还常治罪提意见的人,便决定冒死奏本抗议,结果被罢官。回到家后,他一方面继续奏本抗议,一方面编写剧本,著有《玉茗堂集》 。
    • 其他堂号:郡望堂号还有中山堂、范阳堂;自立堂号有临川堂、义士堂、叙睦堂、光裕堂、双桂堂、丹桂堂等 。

四、字辈排行

  1. 江西余江汤氏:字行为 “开明国钟安,宽济辉根植” 。
  2. 某支汤氏:宋代谱派为 “寿范绍先业,安世贵廷德。惟载希克明,学钦常对阙”;旧谱字派为 “光应维崇善,荣宗广树仁。贤良华国用,忠义佐朝兴。济美英才起,嗣徽孝友敦。星云昭瑞庆,诗礼振家声” 。
  3. 湖南湘阴汤氏:旧派语为 “守子友彦大,兴梦应必贤,世邦能启立,中正德安然。礼义才良士,孝弟最为先,金玉成龙虎,富贵又从前”;新派语为 “礼义懋昭,允迪烈光,钦惟成式,咸宜宁章,修明教学,崇尚端方,于时克绍,载锡其昌” 。

五、历史名人

  1. 汤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字茂远。他原为僧人,宋世祖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汤惠休常与鲍照交游,以诗赠答,时人将他们并称为 “休鲍”。其诗多写情语,辞采绮艳。钟嵘在《诗品》中评价他 “惠休淫靡,情过其才”。他原有集四卷,现已失传,今存诗十余首,载于《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其中以《怨诗行》较为著名 。
  2. 汤思退(?-1164):南宋大臣,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他考中博学宏词科,被授秘书省正字。汤思退依附秦桧,官至知枢密院事。隆兴元年(1163 年),符离之战宋军兵败,他力主和议,同意割让海、泗、唐、邓四州,遭到言官弹劾,不久被贬居永州。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其奸邪误国,请求将其斩首,汤思退忧悸而死 。
  3. 汤和(1326-1395):明初将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人,与朱元璋同乡,一同起兵。渡江后,汤和镇守常州,抵御张士诚。他统兵取浙东、福建、四川,守备西北,战功赫赫。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 年),他自请解除兵权,深得朱元璋欢心。次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抵御倭寇。死后被追封东瓯王 。
  4. 汤克宽(?-1576):明抗倭名将,邳州卫(今江苏邳县)人,出身将门。他官至都督佥事、广东总兵官。倭寇初起时,他在浙江御敌有功。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又与张泾等大破倭寇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随后,他跟随俞大猷进入广东,大破倭寇,并留驻广东。万历初年,汤克宽调赴蓟镇。万历四年(1576 年),鞑靼进攻古北口,他率军追击,中伏战死 。
  5. 汤显祖(1550-1617):明戏曲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临川(今属江西)人。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历官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遂昌知县。后因抑制豪强触怒权贵被弹劾,居家 20 余年,精研词曲与传奇,以著述为事。他所著的《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还魂记》最负盛名,此外他还有诗文《玉茗堂全集》传世 。
  6. 汤应曾:明末琵琶演奏家,江苏邳州人,家境贫寒,自幼喜爱音乐,师从蒋山人学习技艺。后来,他被藩王召见,演奏《胡笳十八拍》,由此为世人所知。汤应曾擅长弹奏古曲百余首,人称 “汤琵琶”。他曾随边军至嘉峪、张掖、酒泉等地劳军,弹奏《塞上曲》。后来辞官归乡,明朝灭亡后,他携母亲流落淮浦 。
  7. 汤斌(1627-1687):清臣、理学家,字孔伯,号荆岘,河南睢州人。顺治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岭北道参政,后辞官师从孙奇逢学习。康熙年间,他应博学鸿词科,历任《明史》总裁官、内阁学士等职。汤斌禁止书坊刻小说,下令州县建学社讲孝经。他上疏请求减免田赋,救济江北灾民,最终官至工部尚书。他治学以程朱理学为主,也不排斥王守仁之说,提倡 “身体力行”,著有《洛学篇》《睢州志》等 。
  8. 汤贻汾(1778-1853):清画家,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居南京。他世袭云骑尉,曾任三江守备等职。太平军攻克南京时,汤贻汾投水自尽。他擅长画山水,也画墨梅、花卉,笔致秀逸。兼工行草书和诗,著有《琴隐园集》《画筌析览》等 。
  9. 汤球(1804-1881):清史学家,字伯玕,安徽黟县人,同治举人。他师从俞正燮、汪文台,博通经史,尤其精通考据辑佚。汤球辑有王隐等九家《晋书》,陆机等九家《晋纪》、崔鸿《十六国春秋》、谯周《古史考》等多种,贡献卓著 。
  10. 汤金钊:浙江萧山人,清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阁拜副相 。
  11. 汤玉麟:辽宁阜新人,安国军第五方面军第 12 军军长、热河省省长兼热河军区司令、第五军团总指挥、热河省驻防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 。
  12.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蜇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 。
  13. 汤化龙:湖北浠水人,民国开国元勋、清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主席、创立湖北革命军政府任民政长、民国首任众议院议长 。
  14. 汤仙虎:祖籍广东花县,1942 年 3 月 13 日生于印度尼西亚。蜚声中外的羽坛传奇人物,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
  15. 汤洪高:山东阳谷人,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央委员 。
  16. 汤飞凡:湖南醴陵人,生物制品技正及中央防疫处处长、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创始人 。
  17. 汤用彤:湖北黄梅人,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
  18. 汤佩松:湖北浠水人,清华大学农学院院长、北京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 。
  19. 汤恩佳:广东三水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香港奥委会副主席 。
  20. 汤道耕:四川新都人,笔名艾芜,缅共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马共地委组织部负责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团长、著名作家 。
  21. 汤君年:汤臣集团创始人 。
  22. 汤珈铖:汤臣集团副主席、执行董事 。
  23. 汤子嘉:汤臣集团执行董事 。
  24. 汤唯:1979 年 10 月 7 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华语影视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班 。
  25. 汤潮(Tony):1980 年 5 月 29 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影视演员,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 。
  26. 汤晓丹(1910 年 2 月 22 日 – 2012 年 1 月 21 日):出生于福建省华安县,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 。
  27. 汤晶媚:2010 年,出演青春军旅剧《我是特种兵》,从而开始演艺事业 。
  28. 汤镇业:1979 年,出演个人首播电视剧作品《楚留香》,饰演峨眉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