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出自姬姓,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少子公明被封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其后代以国为氏;二是出自春秋时人物狐偃之子狐射姑的封地,其子孙以封邑为氏;三是源于殷商末期的贾国,其贵族与子民以国名为姓;四是源于商、周时期的官吏贾正,其后裔以官职称谓为姓。此外,少数民族也有贾姓。

在《百家姓》的排名中,贾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7位,而在当代按人口多少排序的百家姓中,贾姓排名第45位。根据最新统计,贾姓人口约370万,占全国人口的0.29%。贾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这三省的贾姓人口约占全国贾姓总人口的45%。其中,河北是贾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贾姓总人口的18%。此外,山东、甘肃、黑龙江、四川、陕西等省份的贾姓人口也较为集中,这五省的贾姓人口占全国贾姓总人口的25%。

# 贾姓简介

贾,是出自山西襄汾的姓氏。

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其形成的两个源头都是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均出自古代的“贾”地。这个贾地,就是今山西襄汾县。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于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晋公族狐惬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字季他,亦号贾季。”

## 一、起源
### (一)以国为氏
西周时,周康王姬别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被吞并。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就是贾氏,贾姓从此出现。

### (二)以邑为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叫狐偃的大夫,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重耳为公子时,出亡在外19年,狐偃忠心耿耿,一直随从他19年之久,为重耳出谋划策。重耳即位为晋君后,就尊狐偃为大夫。后来,狐偃的儿子射姑任晋国太师,晋襄公(重耳之子)把原贾国之地封给他,作为他的封邑,人称贾季。他的后代就以封邑名为姓氏了。

##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的贾氏,除在今山西省境内发展外,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后来,河南的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汉朝时期的贾姓,已有人迁至今陕西、甘肃境内。到了唐、宋时期,贾姓居民已播迁到江南的许多地方。约于清代,贾氏已有移居海外者。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具体迁徙情况如下:
• 先秦时期:除在今山西省境内发展外,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
• 两汉时期:已有贾氏迁居陕西,如东汉时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贾徽,据说是贾谊的后裔。
• 南北朝时期:贾氏继续外迁,北周、北齐都有贾姓族人迁居河北。
• 东晋时期:至迟在东晋就有贾姓族人南下渡江,居住在江浙一带。
• 五代时期:贾氏有人迁居福建。
• 宋朝时期:有人迁居四川。
• 清代:贾氏移居海外,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 三、郡望堂号
### (一)郡望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 (二)堂号
• “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为《至言》。
• “武威堂”

## 四、家乘谱牒
• 山西:平定州东会都贾氏家谱(卷数不清)
• 辽宁:本溪贾氏谱书一卷
• 江苏:赣榆贾氏家谱一卷、镇江润洲开沙贾氏宗谱十三卷、常州毗陵贾氏宗谱八卷、常州毗陵贾氏宗谱十卷、无锡锡邑尹城贾氏宗谱十二卷
• 浙江:海宁贾氏家乘十卷、东阳真定贾氏宗谱二十三卷、义乌洋川贾氏宗谱十七卷
• 安徽:合肥贾氏宗谱十四卷、太湖县东乡秦梅园贾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 山东:益都贾氏族谱不分卷、楼霞贾氏族谱世系考一卷、黄县贾氏族牒(卷数不清)、黄县贾氏族谱(卷数不清)、泰安贾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临沭贾氏支谱(卷数不清)
• 湖北:光化均阳贾氏家乘六卷

## 五、历史名人
### (一)西汉
• **贾谊(前200 – 前168)**:洛阳(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18岁时就以能读诗书、善文章而为郡人所称道。文帝时,被推荐为博士,又迁大中大夫,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他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贵族的攻掠,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
• **贾山**:文帝时,以秦的兴亡为喻,上书言治乱之道,强调纳谏的重要,并以兴礼义为劝,名为《至言》。
• **贾让**:悉心研究前人治理黄河的历史,于公元前7年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策》。

### (二)东汉
• **贾徽**:史书称其是贾谊的后裔,作有《左氏条例》21篇。
• **贾秀玉**:贾谊的9世孙,东汉时任武威太守。
• **贾衍**:贾秀玉之子,任兖州刺史。
• **贾逵**:东汉初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学者。他不仅精通经学,而且深究天文学。在天文方面,提出了在历法计算中应该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阐发月球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 **贾彪**:太学生首领,为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人。

### (三)西晋
• **贾充**:晋初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其女名南风,为晋惠帝皇后,曾擅政十年。

### (四)北魏
• **贾思勰**: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郡太守,具有广泛的农业知识,因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而知名于后世。

### (五)唐代
• **贾耽**:沧州人,同时又是地理学家,任宰相。
• **贾餗**:河南人,任宰相。
• **贾公彦**:学者。
• **贾岛(779 – 843)**: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苦吟诗人,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推敲”的典故就出自其诗局“僧敲月下门”。有《长江集》。

### (六)北宋
• **贾宪**:数学家。

### (七)南宋
• **贾似道**: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南宋理宗贾贵妃之弟,淳佑九年(1249年)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次年移镇两淮。开庆元年(1259年)以右丞相领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私向忽必烈求和,答应称臣纳币,兵退后诈称大胜。此后专权多年用重法督责武将,推行“公田法”,大量贱价收购土地。度宗时权势更盛,封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 (八)元末明初
• **贾仲明**:戏曲作家。

### (九)明末
• **贾凫西**:鼓词作家。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排名中,贾姓居于第45位。